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始建于1933年,是我國近代史上最早的中醫醫院之一,被譽為“南粵杏... [ 詳細 ]
出停診公告更多>
大德路總院近期停診信息
2015年07月02日停診信息(上午)
兒科:吳華云
兒科:楊麗新
眼科:鄧飛雁
眼科:邱波
中醫腎病內科:吳一帆
2015年07月02日停診信息(下午)
口腔科:陽佳興
內科:杜建強
中醫腎病內科:侯海晶
2015年07月02日停診信息(全天)
心血管病專科:黃春林
口腔科:許國雄
耳鼻喉科:伍映芳
2015年07月02日停診信息(夜間)
腦病內科:羅恩麗
急診科:李際強
大德路總院長期停診信息
骨科:杜炎鑫 長期停診
泌尿外科:李源 2015-03-03至2015-08-31停診
針灸科:梁兆暉 長期停診
二沙分院長期停診信息
泌尿外科:李源 2015-03-03至2015-08-31停診
大學城分院長期停診信息
放療科:李工 長期停診
理療科:葉嶸 長期停診
腦病內科:劉茂才 長期停診
內科:高紅霞 2015-05-15起長期停診
皮膚科:陳達燦 長期停診
皮膚科:梁海瑩 2015-03-03起長期停診
皮膚科:林穎 2015-02-27起長期停診
皮膚科:劉文靜 2015-05-19起長期停診
心血管病專科:祁建勇 長期停診
針灸科:駱悠 2015-05-16起門診暫停
針灸科:錢鑫 長期停診
中醫腎病內科:楊霓芝 2015-02-13起長期停診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骨科護理中醫特色療法
時間:2012-11-03 12:27來源:求醫網
一、艾灸關元、氣海緩解骨科術后癃閉和拔尿管后小便淋瀝
1、原理:溫通經絡,益氣扶正,改善血液循環,疏通氣血而起到調理三焦,溫補下元,通陽利尿,增強膀胱氣化功能,解除尿道括約肌痙攣,以達到術后尿潴留患者小便自利的目的。
2、適應癥:骨科術后尿閉之患者、骨科術后留置尿管者拔除尿管后小便不出者。
3、禁忌癥 :
(1)凡屬實熱證或陰虛發熱、邪熱內熾等證均不宜使用艾灸療法。
(2)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癥,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 灸治的禁忌點:睪丸,大血管的深處部,妊娠五個月以上的女性,高血壓及高熱度者。
二、大承氣湯保留灌腸緩解骨折后便秘、大便不暢
1、原理:大承氣湯具有推陳致新,通利水谷,和中化食,安和五臟,軟堅化燥,瀉下清熱,理氣止痛之功效。
2、適應證:骨折后久臥傷氣,肺脾氣虛,六腑傳導無力致便秘、大便不暢者。
3、禁忌癥:急腹癥和胃腸道出血,腸道手術,腸傷寒,嚴重心腦疾患,虛癥病人,脫癥,腦疝患者禁用。
三、開天門緩解骨科患者創傷后精神壓力、促進睡眠
1、原理:開天門按摩頭頸部諸穴,能調整血管的舒縮功能,具有鎮靜安神、鎮驚止痛除煩的作用。即使無病通過按摩也可以增強體質,起到預防保健作用。
2、適應癥:骨科創傷后頭痛、頭暈、神經衰弱、頭脹、失眠。
3、禁忌癥:凡有頭部外傷、皮疹、血液病患者、過敏的患者禁用。
四、四黃水蜜外敷緩解骨折、筋傷后疼痛
1、原理:具有涼血通絡、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2、適應癥
(1)閉合性骨折后疼痛。
(2)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
(3)各類筋傷。
3、禁忌癥:虛證,寒癥引發的關節腫痛,孕產婦禁用,皮膚破損禁用。
五、四子散中藥奄包熱熨緩解骨折后便秘、大便不暢
1、 原理:具有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減輕或消除脘腹疼痛等癥狀,緩解或消除嘔吐、腹瀉之功效。
2、 適應癥:骨折后久臥傷氣,肺脾氣虛,六腑傳導無力致便秘、大便不暢者。
3、 禁忌癥:
(1)身體大血管處、皮膚損傷早期、潰瘍、炎癥、水泡等禁用;
(2)腹部包塊性質不明及孕婦腹部、腰骶部,局部無知覺處或反應遲鈍處忌用;
(3)麻醉未清醒者禁用。
六、中藥熏洗緩解骨關節腫痛
1、原理: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去腐生肌、殺菌抑菌之功效。熏洗可擴張患部血管、改善其局部微循環的物理作用,從而增強傷口上皮組織的生長和修復能力。
2、適應癥:對于腎虛血淤所致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風寒外侵或虛寒、氣虛血淤所引起關節疼痛,能較好地緩解患者的癥狀。
3、禁忌癥:凡皮膚燒傷、燙傷、膿包瘡或皮膚病,糖尿病足者不宜浴足,皮膚破損或感染者禁用,飯后不宜浴足。凡狂犬病、藥物過敏者禁止使用本法。
七、砭石治療頸椎、腰椎術后胃腸功能障礙
1、原理:砭石含有30多種微量元素,可產生極豐富的超聲脈沖,接觸人體表皮可使血液循環加快20%,治療時還可以與患者身體進行能量交換,通過不斷刺激局部腧穴,疏通經絡,調理氣血,順暢腹部氣機,同時使臍部皮膚上的各種神經末梢進入活動狀態,激發神經一內分泌一體液調節功能,從而達到緩解胃腸功能障礙的目的。
2、適應癥:頸椎、腰椎術后胃腸功能障礙、骨性疾病長期臥床胃腸功能障礙辯證屬氣滯血瘀、寒濕內阻者。
3、禁忌癥:實熱癥,如感染性骨關節炎辯證屬實熱癥者。
八、金桂外洗方濕熱敷治療膝退行性骨關節病
1、原理:金桂外洗方主要藥物是半楓荷、桂枝、生草烏、寬筋藤、入地金牛、威靈仙、海桐皮、透骨消。具有祛風除濕,通經活絡,除瘀止痛功效。
2、適應癥:適用于各種中醫證型,尤其以腎虛血瘀所導致的膝退行性骨關節病、風寒外侵或虛寒、氣虛血瘀所引起的痹證更為顯效。膝骨性關節炎病,關節僵硬。
3、禁忌癥:類風濕性關節炎、化膿性膝關節炎、膝關節外傷者、局部皮膚破損或開放性傷口、其他皮膚疾病者、藥物過敏者禁用。
九、拔火罐治療痛癥
1、原理:拔火罐法是一種以罐為工具,卵助熱力排空其中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于腧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而產生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淤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2、適應癥:肩關節痛、腰痛、坐骨神經痛
3、禁忌癥:高熱抽搐及凝血機制障礙者、孕婦腰骶部及腹部
十、四子散熱敷治療痹癥
1、原理:四子散即白芥子、吳茱萸、蘇子、萊菔子四種藥物混合加熱后熱熨,具有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
2、適應癥:頸肩痛、腰腿痛、膝痹等。
3、禁忌癥:局部皮膚有破損、潰瘍及水泡者;身體大血管處、皮膚有破損處及局部無知覺處。
十一、吳茱萸熱敷治療腹脹
1、原理:吳茱萸上暖脾胃,下可溫腎陽,有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燥濕降逆的作用,可有效促進腸蠕動,減輕腸脹氣及腹痛。
2、適應癥:腰椎壓縮性骨折、腰椎術后腹脹。
3、禁忌癥:
(1)局部皮膚有破損、潰瘍及水泡者。
(2)身體大血管處、皮膚有破損處及局部無知覺處。
十二、中藥沐足治療下肢循環不良
1、原理:中藥外洗是將中藥煎煮為湯劑,卵助熱力和藥力的雙重作用,通過熱能使毛孔張開、腠理疏通,使藥物有效成分直達病變部位,使脈絡調和,氣血暢通,促進炎癥消散,減少滲出,從而發揮治療作用。
2、適應癥:痛風性關節炎、下肢血液循環不良。
3、禁忌癥:藥物過敏者禁用;足部有燒傷、燙傷、膿皰或皮膚病,糖尿病足者不宜沐足,皮膚破損或感染者禁用。
十三、中藥蠟療法治療痹癥
1、原理:蠟療法是將固體石蠟加熱溶解,加入乳香、沒藥粉混合,倒入大小適宜的模具中,待凝固時,敷予患處,將中藥滲透到皮下組織而起到溫通經絡,散寒祛瘀,消腫止痛的目的。
2、適應癥:腰腿痛、頸肩痛、軟組織挫傷(氣滯血瘀型)
3、禁忌癥:局部皮膚有破損、潰瘍及水泡者,皮膚無知覺者禁用。
十四、丁桂散藥袋外敷療法
1、 原理:將肉桂粉、丁香、冰片、花蕊粉、蘆甘石混合后外敷患處,使局部毛細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從而加強了病變組織的營養供應,新陳代謝增強,加強了局部炎癥吸收。
2、 適應癥:選用于各種風寒濕痹的肢節腫痛,活動不利,尤以骨關節疼痛怕冷者為佳;骨性關節炎;各種筋骨損傷的慢性炎癥;神經損傷恢復期的肢體痹痛等。
3、禁忌癥:皮膚有破損處、孕婦慎用、皮膚過敏者應禁用。
十五、冰片、爐甘石冷敷療法
1、 原理:冷療通過對皮膚附近的局部區域降溫使附近組織內溫度下降,以改變局部生理環境,減少細胞代謝活動及細胞缺氧,減緩新陳代謝速度,減少炎癥反應和水腫。低溫可減低或遏制神經沖動信號轉導速度及減少神經電位活動,以達到鎮痛效果。
2、適應癥:適用于關節炎癥急性期或急性外傷,肌肉,韌帶肌腱的扭挫傷,早期功能鍛煉等。
3、禁忌癥:處于寒戰期患者;血液循環障礙;慢性炎癥或深部化膿病灶;組織損傷破裂;閉塞性脈管炎;對冷過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