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區中心醫院始建于1945年,是全區醫療中心和突發事件急救中心。2005年10月,接受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托管;2008年10月,... [ 詳細 ]
膽囊息肉如何治療較好
時間:2012-11-03 15:22來源:求醫網
近幾年,膽囊息肉病變的高發病率已引起醫療界的廣泛重視,在膽道門診經常碰到有病人拿著B超報告問醫生,他的膽囊息肉大不大,嚴重不嚴重,需不需要手術。目前,各種偏方、配方、驗方等消炎、利膽,控制膽囊炎、膽囊息肉等的藥物也層出不窮。雖然這些針對膽囊息肉的專科藥物在臨床有一定的效果,但大量臨床證明,手術仍是治療膽囊息肉的主要方法。
膽囊息肉是常見多發的膽道疾病,絕大多數是良性,僅極少數為惡性,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或膽囊腫瘤,主要表現為右上腹輕度不適,伴有結石時可出現膽絞痛,但也有相當數量的患者無任何癥狀,只是在做健康體檢時才被發現。其中有的是真正的息肉,為腫瘤性息肉,臨床上較少見,僅占10%左右,且絕大多數是單個存在的,很少出現兩個或者幾個并存的現象。但是有的卻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非腫瘤性息肉,常是膽固醇結晶沉積所致。這種“假息肉”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且絕大多數為多發,很少為單發。膽固醇性息肉是膽囊黏膜膽固醇結晶沉積,常常是體內膽固醇代謝紊亂的局部表現,可能與喜歡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工作緊張、飲食不規律等因素有關。臨床上見到的大多數為非腫瘤性的,約占膽囊息肉的90%。
得了膽囊息肉如何正確治療?在臨床上,醫生是根據患者病程的長短,息肉的大小、形態等等來判斷。一般來說,5mm是一個臨界點,直徑小于5mm的息肉,且大小沒有明顯變化的可暫時不手術,每3-6個月進行一次B超復查,觀察息肉的變化就可以了,如果息肉在短時間內有明顯增大趨勢或有明顯癥狀的則需及時手術了。而直徑大于5mm的息肉就應該考慮手術了,即使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如果息肉長到大于10mm左右,其癌變的可能性會達到70~80%。長到12mm以上的就有90%可能會變成膽囊癌了,此外,多發性息肉,特別是伴有膽囊結石,或急慢性膽囊炎的癌變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如果有上述方面的現象就要積極地進行手術治療,不要有僥幸心理。
目前,微創手術已經是膽囊息肉患者優選術式,它避免了因手術切口帶來的種種損傷和不適。擁有手術創傷小,安全系數高,副反應低,住院時間短,恢復時間快,術后美觀,術后并發癥少等優勢。微創保膽取息肉手術,保留健康膽囊,取出息肉,保護人體貯存膽汁場所;無須開刀手術,通過3-4個0.5-2厘米的皮膚切口即可取石;手術過程可視、安全、恢復快克服了外科手術的盲區。患者可以用最短的住院時間、最小的切口、最少的炎癥反應、較好的醫療及心理效應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