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底蘊:
1947年11月,浙江大學竺可楨校長遠見卓識,運籌于胸,宏圖甫展,購置了田家園6號、9號民宅作為醫院用房,面積... [ 詳細 ]
歷史底蘊:
1947年11月,浙江大學竺可楨校長遠見卓識,運籌于胸,宏圖甫展,購置了田家園6號、9號民宅作為醫院用房,面積... [ 詳細 ]
2015年07月01日停診信息(上午)
口腔修復科:顧新華
心血管內科:嚴卉
2015年07月01日停診信息(下午)
骨科:凌志恒
消化內科:章宏
時間:2012-11-06 14:21來源:求醫網
臨床上見到中老年患者自述脖子酸脹、僵硬時,不能單純認為是頸椎的問題,因為老年人約有80%~90%會有頸椎骨質增生和退行性變,進而發生頸部的酸脹、僵硬感。當椎間孔狹窄擠壓頸神經根時,會有頸部疼痛、活動受限,手腳麻木表現。頸椎病的椎管狹窄易發生在頸中段(頸4~6),表現為肩胛、雙上肢無力并伴有肌張力降低。如有下肢無力常伴有肌張力高的表現。疼痛和麻木以肩胛帶上肢為主。
椎動脈走行于頸椎外側的椎橫突孔內,骨質增生和退行性變性也會使椎動脈受壓,造成供應腦干、小腦和大腦后部枕葉的血管和組織缺血,出現眩暈、耳鳴、復視、吞咽困難和共濟失調等,這些極易與腦動脈狹窄或斑塊形成引起的中風先兆相混淆。
頸動脈狹窄與腦中風相關
缺血性腦卒中除與血液黏滯度和凝血狀態增高等因素有關外,尚與頸動脈狹窄和其斑塊形成的程度密切相關。統計表明約20%~30%缺血性腦卒中是由頸動脈狹窄和其斑塊形成所致。國外流行病學報告顯示,在65歲的人群中,頸動脈狹窄大于50%者,男性約占7%~10%,女性約占5%~7%。
頸動脈狹窄可分為有癥狀和無癥狀兩種,有癥狀的頸動脈狹窄可表現為: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即發病時是一過性肢體無力、麻木或言語不利,幾秒鐘或幾分鐘緩解,一般不超過24小時。
可逆性神經功能缺失(RIND):一般指發生偏癱、失語在1周內緩解或恢復。
完全缺血性腦血管病(CVA):指腦中風后的偏癱、失語不能完全恢復,遺留殘廢。根據頸動脈狹窄的程度可分為三級:重度狹窄為70%~99%、中度狹窄為30%~69%、輕度狹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