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座落在五岳獨秀的南岳山下,原為湖南省結核病防治醫院,醫院占地面積16.9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在職職工260余... [ 詳細 ]
國內人心理健康標準
時間:2012-11-07 09:56來源:求醫網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學界說法不一,國內外正式發表的心理健康標準就多達24種。國內心理衛生協會的專家們指出,至少我們可以達成以下共識:
心理健康包含自我和諧與社會和諧
心理學研究可從個體心理和群體心理兩大領域來進行,個體的心理活動又可分為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活動三個方面。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首先應達到個人內在各種心理活動的和諧一致,這個可以稱作“自我和諧”;其次,個人還需要與周圍環境保持和諧一致,這方面包括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這個稱作“社會和諧”。
綜合起來說,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該具有基本的認知能力、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自我實現的人生目標、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不但自我感覺良好,而且能夠符合社會要求,承擔家庭和社會功能。
心理健康不是靜態的指標,是動態變化的過程
一個原本心理健康的人,受到環境因素的重大影響,就有可能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嚴重時影響生活和工作。比如優秀生考進大學后學習受挫,產生情緒上的困擾;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沉迷于網絡;職場精英在競爭的壓力下抑郁自殺;原本家庭幸福的女性因婚變而走上絕路……這些都說明,人的心理狀態需要時時關注和呵護,我們應有定期檢查自己心理健康狀態的意識。
也有的人對心理問題過分恐懼,害怕自己一旦查出有心理問題,就好像“判了死刑”。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恐慌。心理健康狀態既然是動態變化的,就意味著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和方法進行調節與治療,消除障礙,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
心理健康標準不是疾病診斷標準,應適合大眾
眼下有關心理健康的科普宣傳和研究論文非常多,但是由于使用的標準不統一,理論觀點各異,導致結果存在很大的差異,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有的研究結果報告說,國內有很大比例的人群存在各種心理問題,甚至說中學生七成以上心理不健康。也有專家認為,實際情況并沒有這么糟糕。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恰恰是因為國內目前還缺乏我國自己的心理健康標準。如果用“沒有心理疾病就是健康”這樣的最低標準來衡量,那么大部分人都是健康的,不需要繼續努力了;而如果用心理各方面都達到理想水平的精英標準來衡量,那么全世界也找不出幾個心理完全健康的人來。
科學地說,心理健康標準既不是疾病診斷標準,也不是精英標準,它應該適合大眾使用。心理健康標準應為大多數人能夠滿足與接受,即需要服從于眾數原則;同時,在大多數人符合心理健康標準的基礎上,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積極引導人民達到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在兼顧眾數原則時,需注意對精英標準的描述與體現。 國內心理衛生協會近年組織相關專家,開展了“國內人心理健康標準制定”的課題研究。通過文獻調研、專家調查和專家討論,研究制定符合國內國情和社會文化的心理健康標準,具體可從五個方面來衡量——
1.自我認識方面:應該能夠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并接納自我,有心理安全感;
2.獨立性方面:應該具備基本的獨立生活和學習能力,能夠解決日常遇到的一些問題;
3.情緒方面:要求情緒基本穩定,心態比較積極,能夠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
4.人際交往方面:應該能夠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社會交往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5.環境適應方面:要求能夠接受現實、承受挫折,并采取合理措施應對困難。
小測驗
你曾經接受過心理健康測評嗎?
你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嗎?
你能察覺到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變化嗎?
你知道哪些因素正在損害你的心理健康?
你是否采取措施來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如果你對上述問題的回答里有2個以上“否”,說明你對于心理健康的了解還很不夠。關注心理健康,應是每一個現代人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