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中醫院創建于1981年,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于一體的二級甲等中醫醫院,也是嵊州市的惠民醫院。總建筑面積16000多平... [ 詳細 ]
不可忽視新生兒黃疸
時間:2012-11-07 17:42來源:求醫網
體內膽紅素的累積引起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稱為黃疸。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一種癥狀,雖然其中大多數屬正常的生理性黃疸,但是若忽視了病理性黃疸的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如核黃疸,即膽紅素腦病,因 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某些核團黃染,包括大腦基底節、小腦齒狀核及后聯合核、中腦紅核及黑質、腦干網狀結構等可同時受累,造成神經細胞的不可逆性的損傷。初期,新生兒表現為嗜睡、不肯吃奶,繼而尖叫、煩躁,甚至出現抽搐,嚴重者可引起死亡。幸存者常常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后遺癥,表現為智力低下、語言障礙、手足徐動癥、牙齒發育不良、眼睛運動障礙、聽覺障礙等。這是病理性黃疸的最嚴重的危害。
生理性黃疸一般發生在出生2-14天內,主要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而引起。僅表現面部與軀干部的黃染,無其他臨床癥狀,肝功能正常,只需供給足夠的水分和葡萄糖,并且早期開始喂奶,多可自行消退。另一類為病理性黃疸,在出生后24小時內即可出現,而且黃疸較重,足月兒血清膽紅素大于220.6毫克當量/升;早產兒血清膽紅素大于255毫克當量/升。四肢及或手足心均出現黃染,進展迅速,并且遲遲不退,或稍退后又重現,有的患兒甚至持續2-3個月。引起病理性黃疸的病因很多,最常見的有:
母嬰血型不合,黃疸可在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但多數在出生后2—3天出現,之后迅速加重,4—6天達高峰。主要發生于母親O型血,孩子A或B型血,實驗室檢查可確診。
紅細胞酶缺乏、紅細胞形態異常等;由于紅細胞破壞增多而引起黃疸,有時小便會出現濃茶樣或醬油樣,同時出現嚴重貧血。
新生兒感染,如新生兒肺炎、臍炎、敗血癥及新生兒肝炎等;黃疸出現時間及高峰時間與感染疾病的發生、發展有關。一般有感染中毒表現,如精神不好,吸奶減少,嘔吐,體溫異常,體重不增等。相應的檢查可明確診斷。
新生兒產傷,如新生兒頭顱血腫、顱內出血及其他皮下出血。此時,紅細胞遭破壞使膽紅素增加而發生黃疸。出血越多黃疸越重且持續時間越長。根據出血病史可確定診斷。
藥物性黃疸,一些藥物,如磺胺、痢特靈等具有氧化作用,可導致病理性黃疸。有報道,用催產素引產分娩的新生兒發生高膽紅素血癥較對照組增加30%。尤其當前使用催產素計劃分娩者增多。另外,孕母使用非那根、安定,均可使新生兒黃疸加重。
甲狀腺功能低下癥,其中部分患兒因肌張力低,腸挪動慢,影響胎糞排除,致膽紅素代謝的腸—肝循環增加,而加重黃疸。可同時出現嗜睡、活動少、反應遲鈍、喂養困難、體溫低等,行甲狀腺功能檢查可確診。
母乳性黃疸,發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養兒。其發病機制迄今尚未明確。目前認為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循環增加有關。可出現在生后3——4 天或7—14天。持續2—3周甚至2—3個月才消退。除黃疸外,完全健康。大小便正常,體重增加滿意。目前缺乏可靠而實用的實驗室檢測手段,只能將現在已知的各種引起新生兒黃疸的病因排除后,方可做出母乳性黃疸的診斷。
綜上所述,引起病理性黃疸的病因多而復雜,家長不可忽視,一旦發現孩子黃疸應及早就醫,明確診斷,酌情治療。黃疸的 基本檢查包括肝功能檢查,血常規檢查、血型鑒定和肝膽B超。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讓患兒裸睡于溫箱中,以光線照射來改變血中膽紅素的結構,促 其變為對神經組織無害的物質并排出體外。同時藥物治療,如靜滴葡萄糖、白蛋白,口服或肌注苯巴比妥等以加速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泄。結合中藥,如茵陳沖劑,三黃湯等,可提高療效。極重度患兒需采用換血療法。母乳性黃疸,應鼓勵乳母多次少量喂奶,門診監測血清膽紅素,一旦高達256.5毫克當量/升以上時,停母乳改牛奶喂養3—5天,膽紅素可降低50%以上,則再開始給予母乳喂養。黃疸可輕度“反跳”,但不會超過原來程度,隨后日漸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