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疾病多種多樣,臨床檢查結果非常重要,常用與診斷臨床疾病得意義重大,綜合分析,結合臨床癥狀有利于診斷,特記于此,
總蛋白高,白/球低是由于球蛋白偏高,原因有慢性炎癥,免疫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紅斑狼瘡等
如果白/球低并且白蛋白低,球蛋白高的話,提示是肝病,比如,肝炎.
如果三個蛋白都高,是大量嘔吐或燒傷導致體液丟失過多,血液濃縮.
肝臟是身體內制造白蛋白的惟一場所。正常人每天由肝細胞制造的白蛋白為11-14 .7克。肝損害時,白蛋白的合成、細胞內運輸和釋放發生障礙,引起血清白蛋白 減少。
急性肝壞死時,肝臟合成白蛋白能力明顯降低,但因其半衰期較長,白蛋白的降低常于1周后才能顯示出來。輕型肝炎患者白蛋白降低較少或呈中度減少。但在重型肝炎可明顯降低,且減少程度與疾病嚴重程度常呈正比。因此在肝炎早期,白蛋白濃度可作為肝炎嚴重程度判斷的依據。
白蛋白減少是肝硬化的特征。但代償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現顯著的高Y球蛋白血癥,白蛋白的減少也往往屬于輕度。當進入肝硬化失代償期時,白蛋白就會顯著減少。也就是說,白蛋白無顯著下降的肝硬化往往處于代償期,有明顯減少的患者,則常為失代償期,且近期預后不佳。 當肝硬化患者白蛋白減少到3克%以下時,大多數患者出現或將要出現腹水,此時若給予患者合理的內科治療,白蛋白回升,提示患者短期預后尚好;如不能回升,或進一步減至2克%以下時,則預后兇險。
臨床上肝功能檢查的主要項目包括:蛋白代謝檢查、糖代謝檢查、脂類檢查、膽紅素代謝檢查、血清酶學檢查等。
一、如何看血清酶學化驗單 常見以下幾種酶:谷丙轉氨酶(英文簡寫為ALT或GPT)、谷草轉氨酶(AST或GOT)、堿性磷酸酶(英文簡寫為ALP)、γ-氨酰轉肽酶(英文簡寫為 γ-GT)、膽堿酯酶(英文簡寫為CHE)。它們的正常值一般在化驗單上標示出來,如果采取的化驗方法不同,各種酶的值也就不同。通常的參考值是: ALT<40u;ast<40u;alp:30-133u;che:3278-13200u;γ-gt<40u>
二、如何看膽紅素代謝化驗單 常用的膽紅素代謝化驗項目有:血清總膽紅素(TBil)、血清直接膽紅素(DBil)、血清間接膽紅素(IBil)三項。這些指標的正常數值為:血清總膽紅素:1.7l-17.1μmol/L;間接膽紅素:0~6.81~mol/L;直接膽紅寨:1.7-10.2μmol/L。
血清總膽紅素的臨床意義:①判斷有無黃疸或黃疸的程度:TBil 17~34μmol/L為隱性黃疸,34~170pμmol/L為輕度黃疸,170~340μmol/L為中度黃疸,大于340μmol/L為高度黃疸;②判斷黃疸的類型:TBii在340~510μmol/L者多為阻塞性(完全梗阻)黃疸,不完全性梗阻多為170~265μmol/L,肝細胞性黃疸多為170~200μmol/L,溶血性黃疸很少超過85μmol/L;③結合血清膽紅素分類判定黃疸類型:TBil和直接膽紅素增高為溶血性黃疸。 TBil和間接膽紅素增高為阻塞性黃疸,TBil、間接膽紅素及直接膽紅素增高均為肝細胞性黃疸。
三、如何看血漿蛋白化驗單 肝臟是機體蛋白代謝的主要器官。如白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和纖溶因子以及各種轉運蛋白等均系肝細胞合成,當肝功能受損時這些蛋白質便減少;γ-球蛋白雖不是肝細胞合成,但肝臟功能受損時,如有炎癥時,γ-球蛋白可增多。測定血清蛋白水平,可了解肝臟對蛋白質的代謝功能。
脂肪肝最常見的異常變化是血漿蛋白總量改變和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有些病人的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治愈后,血漿蛋白恢復緩慢,常要經過 3-6個月之后才恢復正常。肝功能化驗單上蛋白檢查主要有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三項。血清總蛋白正常值為60~80g/L,球蛋白正常值為20~30g /L,白蛋白正常值為40~55g/L,總蛋白值等于球蛋白與白蛋白值之和。
白蛋白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功能的正常肝細胞的數量;若白蛋白值在病程中逐漸減少。則表示病情較重,預后不好。治療后白蛋白值上升,提示治療有效;白蛋白值減少到25g/L以下時,容易發生腹水。球蛋白值升高,一般表示肝臟內有炎癥改變。
A/G比值即指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肝臟損傷嚴重,病變范圍較大時,可見到A/G比值倒置。A/G正常比值為1.5~2.5:l。病情好轉后白蛋白回升,A/G比值也趨向正常。
血清總蛋白,輕度肝病時一般不會改變。血清總蛋白若>80g/L,稱為高蛋白血癥,主要是因為肝臟有炎癥時球蛋白增多所致,常見于肝硬化、慢性炎癥時。血清總蛋白<60g>
四、如何看血脂化驗單 臨床上常用的化驗項目主要有: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載脂蛋白A1(ApoA1)、載脂蛋白B(ApoB)等6項。它們正常值為:
TC:成人:2.86-5.98mmol/L(110-230mg/d1)
TG:0.22-1.21mmol/L(20-110mg/d1)
HDL-C:0.9-2.19mmol/L(35-85mg/d1)
LDL-C:<3.12mmol/l(120mg/d1)
ApoA1:l10-160mg/dl
ApoB:69-99mg/dl
脂肪肝本身即為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脂肪代異常。脂肪肝患者血脂檢查可見血脂明顯增高,表現為TC、TG、ApoB均明顯增高,另幾項可不增高或增高不明顯。
上述各指標數值因各個醫療單位檢測方法、實驗條件不同可出現不完全相同的正常值。一般情況下,在化驗單上標有正常參考值,可對比測定的各項指標是否超過了正常范圍。
五、不同原因所致脂肪肝化驗檢查結果有特異性嗎 脂肪肝的化驗檢查通常仍難以與其他疾病如傳染性肝炎等相鑒別,但確診為脂肪肝后,有些化驗結果可提示脂肪肝的病因。
脂肪性脂肪肝:ALT、AST可升高,但多以ALT升高為著:若有膽堿醋酶升高,則對本型脂肪肝有一定診斷意義。
營養失調性脂肪肝:常見有高TG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及高脂肪酸血癥,營養不良者常見低脂血癥或伴低蛋白血癥。
酒精性脂肪肝:γ-GT升高是診斷本型的較敏感指標:ALT與AST:ALT升高多不靈敏,因乙醛使酶的活性輔助因子B6下降所致。當AST/ALT>2時有診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