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失眠癥等的心理性疾病發病率的增加,因此臨床工作需要一種更為適用的辨證理論體系。筆者認為,中藥的鎮靜催眠作用較之西藥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中醫中藥對失眠癥臨床治療具有較好的療效,廣大失眠癥患者具有求助中醫藥治療的熱情。
中醫藥隊失眠癥的治療體現在兩大方面:
1.作用之一:中醫藥對失眠癥患者心理紊亂具有顯著的調整作用,這些紊亂的心理是導致失眠發生和維持的重要原因。
2.作用之二:對失眠癥患者機體內部氣血功能運動狀態具有調整作用。
主要的治療方案有:
1.郁悶不舒:疏肝理氣,用香附、蒼術、柴胡、白芍等,配合宣泄心理的心理和音樂療法;
2.思慮過度:調氣散結,用紫蘇、防風、佩蘭、厚樸等,配合怡情悅志的心理(或怒以激之法)和音樂療法;
3.萎靡不振:振奮精神,用麻黃、蟬衣、黃連、桂枝、五加皮等,配合振作激勵的心理和音樂療法。
4.煩躁焦慮:除煩安神,用梔子、干姜、知母、玄參等,配合安定心理情緒的心理、音樂等療法;
5.驚悸不安:鎮驚安神,用朱砂、遠志、茯神、龍齒等,配合放松心理的心理、音樂等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