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是動脈的一種非炎癥性病變,可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狹窄。動脈硬化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規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病。動脈硬化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引起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等其他嚴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根。早期動脈硬化癥狀是什么?
1、一般癥狀
腦力與體力衰退,通過觸診可發現顳動脈、橈動脈、肱動脈等體表動脈變寬、變長、紆曲和變硬。
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癥狀
這是引起冠心病的根本原因,主要癥狀表現為心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肌纖維化等。
3、主動脈粥樣硬化癥狀
主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主動脈瘤的"罪魁禍首",最常見于腹主動脈,其次是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胸主動脈瘤也是主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病變,常表現為氣急、胸痛、吞咽困難、咯血、氣管移位或阻塞、聲嘶、上腔靜脈和肺動脈受壓等癥狀。
主動脈粥樣硬化大多數無特異性癥狀,但是以下體征特點有助于辨別:
聽診時可聞及主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而帶金屬音調,并有收縮期雜音。叩診時可發現胸骨柄后主動脈濁音區增寬;收縮期血壓升高,脈壓增寬,橈動脈觸診可類似促脈。
4、腦動脈粥樣硬化癥狀
腦動脈粥樣硬化將導致腦缺血,進而產生眩暈、頭痛與昏厥等癥狀。也是引起腦動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腦血栓破裂出血時引起腦血管意外,有頭痛、眩暈、嘔吐、偏盲或失語、意識突然喪失、肢體癱瘓等癥狀表現。
5、四肢動脈粥樣硬化癥狀
導致供血障礙引起下肢發涼、麻木,行走時發生腓腸肌麻木、疼痛以至痙攣,休息后消失,再走時又出現;嚴重者可有持續性疼痛,下肢動脈尤其是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6、腎動脈粥樣硬化癥狀
這是55歲以上人群突然發生高血壓的主要原因,臨床上并不多見,可引起頑固性高血壓。如有腎動脈血栓形成,可引起腎區疼痛、尿閉以及發熱等。
7、腸系膜動脈粥樣硬化
癥狀常表現為消化不良、腸道張力減低、便秘與腹痛等。血栓形成時,有劇烈腹痛、腹脹和發熱。腸壁壞死時,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腸梗阻以及休克等癥狀。
及早發現動脈硬化,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尤其應注意遠離吸煙、酗酒、肥胖、膽固醇過高、情緒過度緊張等易加速動脈硬化進程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