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的病因是什么
時間:2014-10-15來源:求醫網
貧血的病因有很多,其中缺鐵性貧血是因為人體內鐵的儲存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所需而引發的貧血。缺鐵性貧血是營養性貧血的一種,在營養性貧血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要是因為缺鐵而影響到血紅蛋白合成從而引起的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由于鐵攝入量不足、吸收量減少、需要量增加、鐵利用障礙或丟失過多所至。形態學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缺鐵性貧血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疾病的癥狀,癥狀與貧血程度和起病的緩急相關。
抑郁和焦慮并非總是心理問題,通常可能是另一種疾病的癥狀,如貧血、甲狀腺或更年期等。在服用抗抑郁藥物之前建議問問醫生是否有必要進行血檢,排除以上情況。
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1、慢性失血:
慢性失血是引起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因為慢性失血就等于失鐵。婦女月經過多是缺鐵最多見的人群。慢性失血還常見于消化道出血,如潰瘍病、癌癥、鉤蟲病、痔出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
2、懷孕:
懷孕婦女中1/3的人有缺鐵性貧血。從懷孕到生育,一般母親要消耗1000毫克的鐵,而現在的女性由于月經、偏食等原因,懷孕前大多已有貧血傾向,一旦懷孕,體內鐵的消耗量急速增加。因此,孕婦中貧血的人是相當多的。人工流產和產后的婦女由于失血量多,也非常容易導致貧血。
3、嬰幼兒:
約有30%-40%的嬰幼兒患有缺鐵性貧血,多發于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出生后6個月內的嬰兒若有足量的母乳喂養,一般不會發生缺鐵性貧血;若母乳量不足,以牛奶喂養為主,由于牛奶中鐵的含量比母乳低,小兒對牛奶中的鐵的吸收也比母乳差,所以易發生缺鐵性貧血,早產兒更易患此病。
4、過度減肥:
過分減肥和一些素食者也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人群,飲茶過量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溫馨提示:由于貧血血黏滯度不高,并且血管擴張,使得外周阻力下降,所以在血壓未升高的時候能夠維持較高的心排血量,從而代償增加組織供氧。輕度貧血時心排血量變化不多。但當Hb<70g/L時,心排血量會顯著增加。臨床上可有心跳過快、動脈搏動增強、血流動力學雜音等癥狀出現。
查看更多關于貧血的病因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