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5年,美國傳教士伯駕為達到宣傳宗教的目的,在十三行總商伍敦元的贊助下,于當年11月4日在廣州新豆欄街豐泰行第七號(即今十八甫一帶)租了一...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 醫院資訊 > 【口腔頜面外科】5天“雙頭”男嬰在我院成功獲救
出停診公告更多>
2015年07月02日停診信息(上午)
肛腸科:褚忠華
血管外科:黃明清
婦科:謝梅青
神經內科:呂瑞妍
神經內科:王藝東
兒科:歐陽穎
感染內科:張立伐,由劉婷替診
乳腺外科:龔暢,由陳怡替診
2015年07月02日停診信息(下午)
預防保健科:洪俊
神經內科:楊煉紅
消化內科:于濤
皮膚科:李希清
產科:譚劍平
2015年07月02日補診信息(上午)
耳鼻喉:鄭億慶
2015年07月03日補診信息(下午)
產科:張睿
兒科:歐陽穎
2015年07月08日補診信息(上午)
產科:譚劍平
2015年07月10日補診信息(下午)
血管外科:黃明清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口腔頜面外科】5天“雙頭”男嬰在我院成功獲救
時間:2012-10-25 15:19來源:求醫網
擅長:對諸如舌癌,口底癌,牙齦癌及腮腺瘤等各種口腔頭頸癌瘤的治療,在追求高治愈率的同時,通過對組組器官缺損的重建整復,最大限度恢復患者術后口腔頜面的外形和功能。首創“帶肋胸膜肋骨胸大肌復合組織瓣修復晚期口腔癌術后軟硬組織缺損”及“ 口內進路切除頜下腺”術式。
出診時間: 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一出生,脖子旁邊就帶著個像自己腦袋一樣大小的腫瘤,親戚朋友都說他是“雙頭嬰”。近日,這名來自廣東陸豐的“雙頭嬰”,在我院成功獲救,專家切下一個九兩重、麒麟西瓜大小的腫瘤。
小明(化名)是媽媽的第三胎,當時小明的爸爸正在深山老林里經營自己的農場,小明媽媽進山去見其爸爸,有空時,也幫忙喂養農場里有雞、豬、羊等,2個月后,29歲的小明媽媽發現自己又有身己了,為了安胎,小明的媽媽離開了農場回到了陸豐的家,家里老小對這個即將誕生的小生命都極為期待。媽媽懷孕七個月時在當地醫院產檢,即發現胎兒有異常,臨產時醫生明確告知胎兒脖子旁邊有異物。但媽媽舍不得放棄這個已經成形的小生命,于是小明順利來到人間。
出生僅一天,小明便來到我院口腔頜面頭頸外科,接診的科主任潘朝斌教授看到這個病例嚇了一跳:在他20來年的從醫生涯中,還是第一次碰到頭頸部腫瘤如此巨大的新生兒。由潘朝斌教授主持,與科專家教授與新生兒科麥友剛副教授、放射科、麻醉科的專家們聯合會診后發現,腫瘤不是僅僅掛在小明的脖子邊,而且向內侵犯了小明的咽喉,占據了小明咽喉部位的4/5。為此小明呼吸困難,向上侵犯頭顱骨底面,腦袋和脖子的活動極大地受到限制。腫瘤壓迫到了氣管和神經,極大地威脅著這個可憐的小生命。
經過嚴謹的術前評估,專家們認為腫瘤增長迅速,應盡快手術治療。但是,手術的難度極大:一是要嚴格控制出血量,新生兒全身只有約200毫升的血 ,如果術中出血量過多,就會危及生命。二是腫瘤已經嚴重侵犯頭頸部和咽喉,緊貼頸內頸外的大動脈,且與翼靜脈叢緊密相鄰。三是新生兒氣管通道較小,手術中插管困難增大,也給術中麻醉帶來高風險。盡管面臨了如此多的困難和不可預知的風險,小明的爸爸還是愿意和主刀的潘朝斌教授一起接受這次挑戰。于是,在出生5天后,小明迎接了人生的第一場挑戰。。
經過口腔頜面頭頸外科潘朝斌教授、王建廣副教授、趙小朋博士、王慧菁4位專家教授1個半小時的努力,小明的腫瘤終于被成功切除,切下的腫瘤達450克,占了小明體重的1/7。術后小明轉到兒科新生兒病房接受精心護理與康復。“手術非常順利,小明將會與普通孩子一樣正常成長,除了頸部那條不可避免的手術疤痕外,將不會留下任何后遺癥。”潘朝斌教授說。
據潘朝斌介紹,小明的腫瘤屬于胎源性腫瘤,目前病因未明,估計是由于受精卵分裂異常引起的。他建議準媽媽們,為了給孩子們一個健康的未來,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
1. 要定期到正規醫院做孕期檢查。
2. 妊娠期間切忌亂服藥、不要養貓和狗。
3. 避免生物、化學和物理的致癌因素對胎兒的影響,化學物質如苯、汽油、染料、顏料、烴類、焊接氣溶膠、熔爐氣溶膠等通過胎盤轉運,很有可能使胎兒的發育受到損傷或致癌。另外家居裝修中的苯、甲醛、氡等有毒氣體等,空氣、水污染等都是嬰幼兒患腫瘤的罪魁禍首。物理因素如電磁場、電離輻射和氡氣等對兒童致癌作用比成年人更大。
4. 禁止吸煙、喝酒,尤其是二手煙.
5. 禁止吃霉變食物。保證健康均衡的科學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樂觀的情緒對胎兒的健康發育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