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瘤
時間:2012-01-10 16:07來源:求醫網
一、什么是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系指腦動脈壁的異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見原因。腦動脈瘤實質是血管病變,并非腫瘤,它是供應大腦的動脈血管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發生異常,經血流長期沖擊,局部血管壁變薄,逐漸膨出而產生的。任何年齡可發病,40-66歲常見。男女比例女性略高。 80%發生于腦底動脈環前半部。
二、什么原因引起顱內動脈瘤?
1.先天性動脈瘤 最為多見,占80%~90%,大多呈囊狀。多發生在腦底動脈環的動脈分叉處,此處與動脈中層最薄弱而又承受血流沖擊力最大有關。
2.動脈硬化性 與高血壓等有關,占10%~18%。
3.感染性動脈瘤 又稱霉菌性或細菌性動脈瘤,占0.5%~2.0%。
4.外傷性動脈瘤 又稱假性動脈瘤,占0.5%左右。
三、好發部位
1右側大腦前動脈A1
2左側大腦前動脈A1
3前交通動脈
4右側后交通動脈
5左側后交通動脈
6右側大腦后動脈P1
7左側大腦后動脈P1
8基底動脈頂端
四、形態和大小
形態:大致分為囊狀(球形、葫蘆形、漏斗形)、梭形及壁間動脈瘤。
大小:按直徑大小分為四類
小動脈瘤: 小于0.5cm
一般動脈瘤: 大于0.5cm小于1.5cm
大型動脈瘤: 大于1.5cm小于2.5cm
巨大動脈瘤: 大于2.5cm
五、臨床表現
1.出血癥狀:
動脈瘤破裂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多見的原因。表現起病急,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與精神失常。腦膜刺激征多見。亦可形成顱內血腫,產生偏癱及意識障礙。
2.非出血癥狀:
由動脈瘤本身對鄰近神經、血管的壓迫而致,多與動脈瘤的體積和部位有關。
(1)頸內—后交通動脈瘤常引起患側動眼神經麻痹,眼瞼下垂,瞳孔擴大,眼球外斜,甚至視力下降。
(2)前交通動脈瘤:常引起丘腦下部功能紊亂,尤見于出血時,有意識障礙、智能障礙、消化道出血等表現。
(3)大腦中動脈動脈瘤有時引起癲癇、輕偏癱。
(4)椎基底動脈瘤可出現肢體不對稱的癱瘓,錐體束征,甚至可出現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