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始建于1970年,到現在已有40年歷史。當時為邯鄲衛生學校門診部,只有10多間房面積。冀南人民習慣尊稱為“白求恩醫院”...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 > 醫院資訊 > 麻醉學科科普知識
麻醉學科科普知識
時間:2013-03-05 14:03來源:求醫網
1、麻醉醫生是做什么的?
麻醉醫生在手術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除了在手術開始前為病人作麻醉前評估及施行麻醉外,在手術醫師進行手術的同時,還必須負責處理病人因為接受麻醉及手術而引起的生理變化,維持病人在麻醉狀態中的基本生命功能,像心跳、呼吸、血液循環及氧氣輸送等重要功能的相對正常;另外,還必須注意病人的麻醉深度是否適中、預防及緊急處理麻醉中可能出現的異常,以免發生并發癥產生嚴重的后遺癥。手術結束,病人安全地完全脫離麻醉狀態,麻醉醫師還會根據病情對病人進行數次的回訪觀察,對需要的病人進行術后鎮痛,讓患者無疼,舒適,安全地恢復.
麻醉醫生具有在危急時搶救病人生命的能力,他們不但是手術室的重要人物,也是緊急救護及許多重癥病房、加護病房的患者監護及急救主力。另一方面,由于麻醉醫生十分清楚人體的神經系統的運作模式,因此,也是處理各種疼痛的高手。從分娩痛、手術產生的急性疼痛,到身體各項慢性疼痛,從幕后功臣到幕前治療,麻醉醫生這個止痛專家的角色,真可以說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好的手術功勞一半該歸麻醉醫生",正是因為有了麻醉醫生的保駕護航,外科手術在近一個世紀以來才得以突飛猛進地發展,外科醫生才得以在手術臺上從容不迫地進行各種操作,病人才得以平穩度過手術最危險的階段;正是因為麻醉醫生對鎮痛工作的積極參與,無疼人流,介入,無疼胃腸鏡等操作檢查才得以廣泛開展,無數病人在診療過程中的巨大痛苦才得以緩解。 如今,舒適化醫療與全程健康服務理念的提出,麻醉醫師足跡已經遍布醫院醫療服務的各個場所,不但為患者提供安全無痛的醫療服務,而且全面照護患者的整體健康。
2.怎樣配合麻醉和手術?
麻醉與手術能否順利進行,除了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外,手術患者的配合也十分重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配合。
1、要樹立信心,相信醫生,全身放松,消除緊張情緒。過份緊張,睡眠不好,可使手術當天血壓波動,進而影響手術進程。
2、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準備,對醫生要講老實話。尤其是全身麻醉手術前,是否吃了東西,是否發熱,女性是否月經來潮,都應先告訴醫生,讓醫生考慮是否暫停手術,以免術后增加痛苦。
3、進手術室前,要排空大小便,戴有活動假牙的病人,要取下假牙,以防麻醉插管時脫落,誤入食管或呼吸道。有貴重物品,在進手術室前,交給病房護士長或親屬保管,不要帶到手術室去;進入手術室時,要按規定更換鞋子,戴上手術帽。
4、不同的手術,不同的麻醉,所采取的體位不同。腰麻和硬脊膜外麻醉,是采取坐位或側臥位進行操作的,手術時的體位應充分暴露手術區域,方便手術者操作。當醫生和護士為您擺好體位后,不能隨意移動或改變,如有不適或疼痛,可告訴醫生。亂動會影響手術操作。
5、有的手術要插導尿管或胃管,這些導管都會給您帶來一些不適或痛苦,但要忍受,千萬不能隨意將導管拔出。
6、非全身麻醉手術,病人在手術臺上處于清醒狀態,應安靜閉目接受手術,不要隨意和醫護人員談話,更不要胡亂猜疑醫護人員的某些話,以免引起誤會或枉背包袱。
3.麻醉方法主要有哪些?
手術常用的有三種麻醉方法:
1、全身麻醉:通過靜脈或吸入全身麻醉藥,大腦功能被暫時遏制,使患者失去意識與感覺,達到手術無痛感覺的方法。因全麻手術需要較好的肌肉松弛,多常規使用肌肉松弛藥,不但手術野肌肉松弛方便手術,全身所有肌肉均被麻痹,不能活動,呼吸也會消失。因而,全身麻醉手術需要氣管插管-機械呼吸。
2、區域神經阻滯麻醉:是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到人體神經周圍,神經傳導暫時中斷,使神經支配區域的感覺、運動功能減弱或消失,達到手術無痛、肌松目的的方法。麻醉學上以局部麻醉藥注射的部位不同又分為椎管內神經阻滯麻醉和外周神經阻滯麻醉。椎管內神經阻滯麻醉則以組織層次不同分為硬脊膜外間隙神經阻滯和蛛網膜下神經阻滯(因僅能在腰2-腰5間隙穿刺,俗稱腰麻);外周神經阻滯麻醉則以局部神經阻滯的神經名稱不同分為頸叢神經、臂叢神經、椎旁神經等。此類麻醉方法因其僅使手術相關區域的神經功能被暫時中斷,對大腦功能沒有影響,所以手術中患者意識是清醒的。為避免患者緊張、恐懼不能有效配合手術,麻醉期間多輔助給予鎮靜鎮痛藥,使手術患者呈現“睡眠”或淺全麻狀態。
3、局部麻醉:是指將局部麻醉藥注射于手術切口及手術操作相應的組織內,使局部的神經末梢感覺消失或減退,對手術疼痛感覺消失的方法。因其僅使手術部位的感覺被遏制或阻斷,并不影響周邊組織或器官功能,麻醉范圍局限,所以多用于小手術或創傷性操作(大血管穿刺、微創介入治療)的麻醉。
每一種麻醉方法都有很多形式和用途。手術麻醉中根據手術需要或病人醫療安全多使用聯合或復合麻醉方法,達到“無痛、肌松、鎮靜、無知曉”的麻醉目的。
4.病人可以要求采用何種麻醉嗎?
可以,一些手術可以采用多種麻醉方法,麻醉醫生在麻醉前檢查評估、了解手術醫生手術方案之后,將會告知采取何種麻醉方法?如何麻醉?對生理功能有何影響?如果你對某種麻醉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和醫生討論,雖然醫生的看法是專業性的,他還是會考慮病人的意見,以便制定有效的計劃。
5.全身麻醉的過程是什么樣的?
全麻分三個過程,即麻醉誘導、維持、恢復階段。麻醉前先建立靜脈通路,相應監測儀的連接。作出麻醉前生命體征的評價。
麻醉誘導期:麻醉誘導的目的是使病人從清醒的狀態轉變為麻醉狀態的過程。通常使用靜脈全麻藥,鎮痛藥、肌松藥等,病人在幾分鐘之內發生如下變化:由意識清醒狀態到意識消失;呼吸16-20次/分到呼吸停止,此過程需要氣管插管(使用一種氣管導管插入肺內,用呼吸機代替病人的呼吸);痛覺存在到消失等。這期間病人生命功能發生較大變化,需嚴密監測,隨時準備處理發生的情況。
全麻維持期:誘導期過后,外科醫生準備手術,誘導期麻醉藥只能維持較短的時間,在手術中要不斷應用麻醉藥物以維持一定的麻醉深度。通常有靜脈全麻藥、吸入全麻藥等,并根據麻醉深度和藥物對病人的影響調整用藥。在維持期進行監測,隨時觀察手術操作對病人生命的影響,必要時進行治療,以確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全麻恢復期:當手術結束后,病人進入恢復期。麻醉藥物將被停止使用,一些藥物將被用來逆轉麻醉藥物的作用。在麻醉恢復室你的意識將逐漸恢復,病人的生命癥狀仍被持續監護,一些藥物用來減少你的不適,當病人的呼吸功能恢復較好時拔除氣管導管。病人感受到疼痛時,進行術后疼痛治療。整個過程由麻醉醫生、護士來管理,病人意識恢復后,對手術過程并不知曉。
6.麻醉醫生為什么要問許多問題?
因為手術和麻醉將很大程度上影響人體,所以麻醉醫生要盡可能多的了解他的病人。
麻醉醫生除在手術中使你解除疼痛、舒適外,對重要生命功能的維持負絕大部分的責任,所以了解病人的醫療狀況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以往疾病史、近期用藥、過敏史、以往麻醉史等。
麻醉醫生必須非常熟悉你的健康情況,以便在手術過程中提供較好的麻醉治療。
對病案情的詳盡了解將幫助醫生對發生的情況作出快速、準確的判斷和治療。
有一些病人在接受手術時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哮喘、氣管炎、心臟病其他疾病。
在麻醉醫生術前訪視病人時,你應告知醫生你的以往病史,使麻醉醫生有所準備,對一些疾病在麻醉過程中進行治療,以免影響到生命安全。
7.為什么病人在手術前不應進飲食?
禁食在大多數麻醉病人是非常重要的,使嘔吐、誤吸的幾率大大降低。因為一些麻醉藥物減弱人體正常的保護性反射。例如,肺對外來物體有保護性反射,如胃內的食物,防止它們進入肺內。但是,麻醉以后,這些反射消失了。而胃酸對肺的刺激非常大,常引發吸入性肺炎,可導致呼吸衰竭,影響生命。所以為了你的安全,應遵循醫生的囑咐,術前應禁食。
8.麻醉醫師如何保證病人安全?
血壓計、血氧儀、呼吸監測儀、血氣監測儀、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肌松監測儀、溫度、心電、SWANGANZ導管等儀器常被用于麻醉中的監測,分分秒秒地提供病人的變化信息,醫生可以更有效地評價病人的情況,進行治療。監護儀——麻醉醫生的有利武器。
9.為什么要簽麻醉同意書?
由于個體差異及合并疾病的不同,每個人對麻醉的耐受和反應都不一樣,麻醉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意外和并發癥。任何麻醉都伴隨著一定的風險,作為患者及家人,有必要也有權利充分了解麻醉存在的風險,這就是為什么手術患者都要進行麻醉前談話并簽字的原因。
10.為什么麻醉了還有感覺?
麻醉后,很多病友都會問麻醉醫生這一問題。
其實除了全身麻醉,多數麻醉方法本身并不會影響意識,患者保持清醒,神經阻滯區域(已被麻醉部位)也并非沒有了所有的感覺,觸覺、壓力及本體感覺等仍然存在,只是溫度覺、痛覺等已消失。
由于進入手術室后大多數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麻醉醫生一般會給予適當藥物使患者鎮靜入睡,因此大家根本不需要擔心。
11.為什么術后要進麻醉恢復室?
手術與麻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人體的正常生理,特別是對那些術前一般情況較差、經受了全身麻醉或大型手術的患者。術后患者如存在麻醉未醒、呼吸循環功能不穩定等需要持續監護的情況,將被送入麻醉恢復室。
麻醉恢復室內配備有專職醫務人員及齊全的設備,能實施及時有效的監測及搶救,使患者順利度過術后、麻醉后的不穩定時期,進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
12.術后鎮痛會影響傷口愈合嗎?
手術后,麻醉醫師會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鎮痛方式,這些鎮痛方法均不會增加傷口的感染率及影響切口邊緣組織的生長。有效的鎮痛還可以改善睡眠、增強術后免疫功能、利于患者咳嗽排痰、提前下床活動等,從而加快術后康復,有效減少了肺部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等術后并發癥。
13.為什么會術后寒戰?
術后寒戰是指手術后出現不能自主的肌肉收縮抽動,其具體原因尚不清楚,局麻藥、吸入性麻醉氣體、長時間手術、術中大量輸血輸液及術野暴露等都會使寒戰的發生率增高。
保暖、吸氧都能使寒戰得到緩解,必要時醫生會給予一定的藥物治療。
14.術后躁動怎么辦?
由于藥物的殘余作用,全麻術后的患者可能出現情感波動、躁動不安,這時家屬應該配合醫務人員做好患者的固定工作,以防跌落或碰傷,同時盡量安撫患者,注意觀察異常情況,并陪伴患者直到完全清醒。
15.全身麻醉會對智力有影響嗎?
現代麻醉采用的全身麻醉藥均為對人體影響極小、作用可逆的藥物,手術后可經人體代謝完全排出,每年世界范圍內有數百萬人次使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實踐證明,在專業人士的正確使用下,全身麻醉藥不會對智力有任何的影響。
16.喝酒影響麻醉嗎?
這是麻醉醫師做麻醉前訪視時,常常聽到杯中之友的疑問。
到底酒精與麻醉之間有甚么影響?誠如一般大眾所想,長期酗酒者在接受麻醉過程的確須要比一般人更大的劑量,不過這也不完全是不變的法則,對于麻醉醫師而言,手術之中劑量的變動可以隨時依病人的情況做調整。
17.老年患者麻醉風險更大嗎?
是的!與年輕病患相異之處,年老患者常并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病變等全身性疾病。這些高危險因素增加手術及麻醉的困難度,有時手術成功,但最終病人還是因其它因素死亡。
所以麻醉前的評估要審慎,以生命安全為第一,除非須緊急手術才得以救命,否則寧愿暫緩手術。因其生理及體能狀況較差選擇適當的麻醉方式,術中各項心血管、肺呼吸、腎臟功能的監視,術后的照護及止痛,體溫的維持則更重要。
術后發生并發癥如呼吸衰竭、心肌缺氧、心絞痛、心肌梗塞、中風等。甚至比術前及術中來的高。
麻醉藥物也因老年人病患的組織器官衰老而代謝減緩。故要注意劑量的減少及藥物的延緩作用。
18.麻醉前為什么要禁食?
患者可能會問,我上半身麻醉也需要禁食嗎?是的,不論你上全身或半身麻醉都需要禁食。
那為什么要禁食呢?因為在麻醉當中意識的喪失或意識不清時,都可能因病人發生嘔吐而把嘔吐物吸入肺中引起吸入性肺炎。而吸入性肺炎是一種可能危及生命的麻醉合并癥。為了減少這種合并癥,麻醉前的禁食是必須的。
半身麻醉的病人不是意識清醒嗎?原則上是的,但在手術當中可能因為手術的需要或因半身麻醉的止痛程度或麻醉高度不夠等等原因,而改上全身麻醉。為了避免前述情形發生時,因為改上全身麻醉而額外增加病人的危險性,所以即使半身麻醉的病人也同樣要求禁食。
19.需要禁食多久的時間呢?
傳統的方式就是從手術當日的午夜起,停止進食一切的固體或流體食物。但是這并沒有考慮到固體食物和清澈液體在胃內排空速率的不同。同時若是病人手術延遲到下午時分,很可能因饑餓難耐及口干舌燥而顯得焦躁不安,而一些小孩或是年輕女性還可能發生低血糖的情形。所以目前已改成比較人性且合乎安全的方法。一般說來原則上成人或小孩應在麻醉前6-8小時,停止固體食物,包括牛奶或有果粒的果汁。而距離麻醉兩個小時之前,則可喝一些清澈的液體如白開水或不含果粒或果渣的果汁,這樣做不但可減少病人的不適,同時因為像白開水之類的飲料,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很短,并不會因此增加病人發生嘔吐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危險。而只哺育牛乳或母乳的嬰兒則應禁食4-6小時,但同樣在兩小時前可喂予一些開水或糖水,這樣可減少嬰兒的哭鬧。
20.平時服用的藥物需要停止嗎?
一般說來,除了心血管的藥物如抗高血壓藥之外,其余在禁食期間都停止服用。當然服用時可以配白開水吞服。另外糖尿病的病人尤須注意,禁食期間不要服用降血糖的藥物或施打胰島素,以免在禁食期間或麻醉當中發生低血糖的情況。
誠實且清楚的告訴你的麻醉醫師你的病史及服藥的紀錄,同時在手術麻醉前遵守禁食的規定,那你就能很愉快且安全的渡過這次的手術而恢復原來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