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與賁門癌的區別
時間:2012-02-16 11:26來源:求醫網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發生在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全世界每年約有22萬人死于食道癌,我國是食道癌高發區,因食道癌死亡者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來40歲以下發病者有增長趨勢。食道癌的發生與亞硝胺慢性刺激、炎癥與創傷,遺傳因素以及飲水、糧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關。賁
門癌的定義為:發生在胃賁門部,也就是食管胃交界線下約2cm范圍內的腺癌。如果病理檢查顯示癌腫屬鱗狀上皮癌則應診斷為食管下段癌。賁門癌具有自己的解剖學、組織學特性和臨床表現,以及獨特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目前,治療效果尚不理想。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將食管癌與賁門癌混淆,其中兩者病證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劃分界限的,兩者的病因醫學上都沒有給予明確定論,大多數科學家估計:80%的癌是環境因素造成的,而人們的膳食可能與50%的癌癥有關,所以,為了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從點滴著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防癌于未然。
賁門癌在我國食管癌高發區的發病率也很高,根據這些地區及腫瘤研治機構的統計,食管癌與賁門癌的比例約為2∶1。
食管癌與賁門癌:
(1)若見有賁門口狹窄或開放不對稱,多提示為賁門癌。
(2)若賁門口狹窄,纖維內鏡無法通過,在食管下段取材作活檢而病理報告為腺癌者,可診斷為賁門癌侵犯食管下段。
(3)當發現食管下段有腫瘤增改變時,需將繩愆纖維內鏡穿過賁門口觀察賁門,胃低和胃體上部有無病變,若有明顯病變,可診斷為賁門癌,因為食管癌及胃體賁門者較少見而賁門癌侵及食管下段的相當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