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合肥和平創傷骨科醫院 > > 頸椎病治療的中、西療法
頸椎病治療的中、西療法
時間:2012-07-27 10:54來源:求醫網
頸椎疾病已經逐漸成為都市生活的高發病.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副院長林一峰介紹,除了頸部曾受創傷之外,知識分子、公務員、會計等需要長期伏案工作的人,是頸椎疾病的高危人群.許多人40歲之后便開始出現各種類型的頸椎疾病,有的人長期使用電腦而不注意自身保健,30來歲就已患上頸椎疾病,給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和不便.
一般的肩頸疼痛,通過休息和自我按摩可以緩解.若經幾周放松休息仍持續疼痛,甚至出現手腳麻痹、四肢無力等癥狀,則應及時向專科醫生求診.采訪中,無論中醫、西醫都向記者強調,如果不及早治理,頸椎神經長期受壓,會大大減低康復機會.
中醫
手法
"對于早期的頸椎疾病,中醫的方法還是很多的.從門診情況看,對于一般的骨傷科疾患,市民對中醫的接受程度也比較高."林一峰主任醫師向記者介紹.
根據病患的具體情況,服用中藥舒筋活絡,或通過牽引、針灸、理療等方法,對治療頸椎疾病有一定效果.而中醫治療脊椎疾患的特色―――手法推拿按摩,松解痙攣,對于未引起結構性病變的早期頸椎疾病,效果明顯.一些較嚴重的頸椎疾病,通過適當的治療,也能較好地緩解、減輕癥狀.如神經筋水腫,造成結構性壓迫以及無菌性炎癥,可通過中醫手法改善炎癥癥狀,控制疼痛.
限制:
1、不是所有病患都適合中醫手法治療.治療前須X光檢驗,排除頸椎腫瘤等疾病,方可進行治療.若增生程度嚴重,同時已有退變引起的頸椎不穩,此時施以手法則有一定危險性,需慎重.
2、由于中醫的獨特性,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手法及體會.同樣的手法技巧,不同組合不同力度,效果也有所區別.
西醫
手術
早期的頸部肌肉疼痛,可以通過藥物及物理治療減輕痛癥.但如果疼痛不止,手腳開始麻痹,甚至肌肉萎縮影響日常行動,西醫則建議進行手術治療.香港仁安醫院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向記者介紹了幾種目前常見的手術方案―――
*傳統的頸椎融合手術
醫生取患者自身骨頭(一般為髖骨部位),填補受損的椎間盤.但此方法使兩節頸椎互相融合,相當于令患者的七節頸椎只剩下六節,每節所承受的壓力相應增加,加速了其它頸椎間盤的退化.
*前位頸椎椎間盤融合術
與傳統頸椎融合術不同,植入的是有少許彈性的合成纖維人造骨,使病人手術后的傷口痛楚及并發癥可能性大為減低.
*人工頸椎間盤植入術
這項在歐美已開展四五年的新技術,是將鈦合金人工頸椎間盤系統植入,取代病變椎間盤,令脊髓神經不再受壓.由于術后關節可自由活動,回復彈性,可有效減低鄰近頸椎盤的退化,避免了進行融合術10年內有三成病患要為頸椎相連關節動手術的情況.藍明權醫生至今已為100多名病患成功進行此項手術.據稱,該手術安全性與融合術相仿,只是精準度方面要求更高.而鈦合金人工頸椎間盤系統支撐力較強,且長期性植入,不需更換.經有關測試,術后10年內可保持關節活動自如.
由于該微創手術傷口只有2.5厘米,康復速度快,病人在術后一兩天就能出院并正常生活.香港仁安醫院院長李繼堯介紹,人工頸椎間盤植入術目前在內地僅北京、上海的一些大醫院有開展,該院對華南地區患者開放此項目.
限制:
1、融合術:有些老年病患骨質疏松情況嚴重,不能承受融合術;有的病患本身炎癥未控制好,進行非自體骨的融合術,容易使炎癥加重;若心臟、腎等重要器官有器質性病變,須控制好癥狀后再進行手術.
2、人工頸椎間盤植入術:有的病患骨頭太小,或已經壞死,則難以進行該手術,一般采用融合術.
合肥和平專家提醒
生活細節保護頸椎
引致頸椎疾病的原因就在生活細節中,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黃宏興副主任醫師提醒市民,無論使用中醫或西醫的治療方案,平時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保持頸椎健康,否則治療后仍有機會復發.
1、最合理的睡覺姿勢是仰臥,頸后部放置枕頭不高于12厘米,頸部墊實,頭部懸空.
2、乘車時盡量不要睡覺,以免頸椎在急剎車中受傷.
3、適當的體育運動是有益的,但要避免猛回頭和反復甩脖子以及其他對頸椎有傷害的體育活動.
4、調節生活工作習慣,每伏案工作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或自己按摩放松,避免頸部肌肉因長期姿勢固定而處于緊張狀態,造成勞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