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可分為原發性脊髓損傷與繼發性脊髓損傷。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損傷,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腫,椎管內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腫,壓縮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間盤組織等形成脊髓壓迫所造成的脊髓的進一步損害。除了及時的治療以外,患者想要最大程度恢復,還需要從早期就開始進行護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脊髓損傷如何進行護理。
1.維持呼吸平穩:①觀察病人呼吸狀況。②評估咳嗽反射。③病人床旁應備好呼吸興奮藥、氧氣、人工呼吸器等。④鼓勵病人深呼吸、有效咳痰。⑤協助病人2小時翻身一次,叩擊背部。⑥呼吸機輔助呼吸的病人,應監測動脈血樣分析。⑦高位頸部脊髓損傷病人,應早期實行氣管切開。⑧吸氧。
2.病情觀察:①在脊髓損傷后48h內應密切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血壓至少4小時測一次。②在傷后24小時內,注意檢查病人的感覺、運動、反射等功能有無變化。③留置導尿管,監測尿量,準確記錄每日出入量。④發生休克病人,應進行抗休克治療。
3.生活護理:①增強自理能力:評估病人肌力能力;協助病人活動關節;幫助病人進行康復鍛煉;制定護理目標,教會病人自行完成基本活動;指導病人使用拐杖及輪椅。②訓練規律排便:評估病人神經功能和括約肌功能損傷情況;要求病人每天固定時間排便;便秘者可腹部按摩。③促進規律排尿:觀察并記錄尿量、顏色及清晰度;誘導刺激排尿;損傷初期,應留置尿管,每3—4小時開放一次;進行膀胱反射性動作訓練;尿道口周圍清拭及膀胱沖洗。
4.改善營養狀況:食物品種多樣化,鼓勵病人攝入含蛋白豐富的食物,飲食中應多用植物油,多進食富含纖維素、易消化的食物。
5.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壓瘡,定期翻身、按摩、保護骨隆突處等進行預防;泌尿系感染,嚴密觀察并記錄尿量、尿顏色和性質,插導尿管時,需嚴格無菌操作,按時膀胱沖洗;肺部感染,定時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訓練,定時翻身拍背。痰液粘稠時,給予超聲霧化吸入。
6.指導功能鍛煉:制定合理的功能鍛煉計劃;指導和協助病人進行未癱瘓的主動鍛煉。
7.心理護理:首先取得患者及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向患者家屬講解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使其從思想上有所準備,同時,應該注意掌握恰當的語言交流技巧,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從而消除患者的恐懼和擔心。
8.健康教育:指導病人及其家屬,注意病人安全,滿足病人特殊要求;鼓勵病人繼續按計劃進行功能鍛煉;指導病人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指導病人進行膀胱及直腸功能訓練;教會病人及家屬皮膚護理及預防壓瘡方法;指導病人及家屬所用藥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