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原因為病毒和細菌的重復感染形成了支氣管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當氣溫驟降、呼吸道小血管痙攣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容易致病。如果不能經過科學的診斷,支氣管炎很容易被誤診。所以我們需要對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有個了解,做到正確診斷。
臨床表現
通常起病較急,表現為咳嗽、咳痰,先為干咳或少量粘液性痰,后可轉為粘液膿性,痰量增多,咳嗽加劇,偶可痰中帶血。如支氣管發生痙攣,可出現程度不同的氣促、陣發性咳嗽或胸部發緊感。咳嗽和咳痰可延續2-3周才消失,如遷延不愈則可能演變為慢性支氣管炎。全身癥狀一般輕微,可有發熱,38℃左右,多于3-5天降至正常。
多發生于寒冷季節或氣候突變時,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咳嗽和咳痰。
常見的病因有:①病毒或細菌的感染:常見致病細菌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奴卡菌等;②物理、化學因素:冷空氣、粉塵、刺激性氣體或煙霧(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氣、氯氣等)對氣管-支氣管粘膜的急性刺激;③過敏反應:花粉、有機粉塵、真菌孢子等的吸入、鉤蟲或蛔蟲的幼蟲在肺移行、對細菌蛋白質的過敏等引起氣管-支氣管的過敏炎癥反應。
治療
治療原則為控制感染、祛痰、止咳、平喘、解熱鎮痛和支持治療。(1)一般治療:清淡飲食、多飲水、適當休息、避免誘發因素和吸入過敏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新鮮的空氣,預防感冒,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抗病力。(2)抗菌藥物:根據病原體和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抗菌藥。(3)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