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肝細胞或者肝內膽管細胞所發生的腫瘤,是國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和性別,但以30至60歲男性較為多見,病因未明,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黃曲霉毒素,和偶氮苯類等化學物質,以及肝吸蟲感染等因素有關。最常見的致病因素為乙型肝炎,常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發生。
起病隱匿,早期癥狀多不明顯,可僅表現消化不良,上腹部飽脹不適及疼痛等,凡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突然癥狀加劇,即應疑及本病作進一步檢查,持續性肝區痛是本病最重要的癥狀,多是持續性脹痛或鈍痛,有時可放射到右肩部,可伴有進行性消瘦,乏力,營養不良和惡液質,有的患者尚可出現發熱,黃疸,肝硬化征象和癌癥經血行轉移至其他臟器而產生的癥狀。體檢可發現肝臟進行性腫大,質地堅硬,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結節或巨塊,邊緣鈍而不整齊,常有不同程度的觸痛,少數患者還可在肝區聽到血管雜音。
早期患者做手術切除癌瘤是最徹底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宜手術的早期患者可作放射治療,術后及晚期患者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做藥物化療,有些患者可做免疫治療或者支持治療,如注射經處理的自體或異體瘤苗,免疫核酸,卡介苗,病毒減毒疫苗,胎兒肝細胞,轉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