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原發性痛經的方法
時間:2015-03-03來源:求醫網
原發性痛經常發生在年輕女性,初潮后數月(6~12個月)開始,30歲以后發生率開始下降,疼痛常在月經即將來潮前或來潮后開始出現,并持續在月經期的前48~72h,疼痛常呈痙攣性,有時很重,以至于需臥床數小時或數天。疼痛集中在下腹正中,有時也伴腰痛或放射至股內側。盆腔檢查無陽性所見。
關于痛經程度的判定,一般根據疼痛程度及對日常活動的影響、全身癥狀、止痛藥應用情況而綜合判定。輕度:有疼痛,但不影響日常活動,工作很少受影響,無全身癥狀,很少用止痛藥;中度:疼痛使日常活動受影響,工作能力亦有一定影響,很少有全身癥狀,需用止痛藥,且有效;重度:疼痛使日常活動及工作明顯受影響,全身癥狀明顯,止痛藥效果不好。
診斷原發性痛經,婦科檢查無陽性體征為診斷原發性痛經的關鍵,主要是排除盆腔器質性病變的存在。采取完整的病史,做詳細的體格檢查(尤其是婦科檢查),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盆腔炎癥等。
查看更多關于診斷原發性痛經的方法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