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19來源:求醫網
糖尿病足的臨床表現與中醫學消渴病脫疽基本一致,歸屬于中醫“消渴”、“癰疽”的范疇。其基本病因病機是久病消渴,氣陰兩虛,致燥熱內結、絡脈瘀阻、熱毒內蘊,熱毒濕熱瘀血相互搏結而化腐成膿;或筋骨皮肉失去氣血津液濡養,逐漸干黑而成。至疾病后期常表現為成膿后久不潰破或潰后難愈、肉芽蒼白、生長緩慢等一派氣陰兩虛、血不養筋、絡脈瘀阻的證候。其中氣陰兩虛為本,濕熱壅盛、瘀血阻絡為標,瘀血、濕熱既是氣陰兩虛的病理產物,又是消渴導致脫疽的中心環節。
糖尿病足的中醫藥治療
1.內治法:中醫治療糖尿病足采用扶正祛邪之法,強調辨證和整體治療。由于糖尿病足在患病的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臨證特點,表現出不同的證候類型,因而常采用分期辨治,選方用藥各有特色。
早期即西醫診斷為糖尿病足的0期、1期,通常分3型辨證治療:①氣陰兩虛,絡脈不和:患肢發涼,麻木,局部皮膚色暗或干裂,伴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手足心熱,舌淡暗,脈細或脈細數。治宜益氣養陰,和血通脈。常用生脈飲、增液湯加赤芍、紅花、水蛭、地龍等;②陽虛血瘀:患肢皮膚溫度下降,發涼,趺陽脈搏動減弱,伴夜尿頻多,畏寒肢冷,脈細澀。治宜溫經通陽,活血化瘀。常用制附片、細辛、桂枝等加活血化瘀之品;③熱毒熾盛:局部皮膚灼熱,疼痛,心煩口干,舌紅,苔黃,脈滑數。代表方劑:四妙勇安湯、五味消毒飲。
早期即西醫診斷為糖尿病足的0期、1期,通常分3型辨證治療:①氣陰兩虛,絡脈不和:患肢發涼,麻木,局部皮膚色暗或干裂,伴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手足心熱,舌淡暗,脈細或脈細數。治宜益氣養陰,和血通脈。常用生脈飲、增液湯加赤芍、紅花、水蛭、地龍等;②陽虛血瘀:患肢皮膚溫度下降,發涼,趺陽脈搏動減弱,伴夜尿頻多,畏寒肢冷,脈細澀。治宜溫經通陽,活血化瘀。常用制附片、細辛、桂枝等加活血化瘀之品;③熱毒熾盛:局部皮膚灼熱,疼痛,心煩口干,舌紅,苔黃,脈滑數。代表方劑:四妙勇安湯、五味消毒飲。
中期即西醫診斷為糖尿病足的2期、3期,一般分3型辨證治療:①熱毒熾盛、濕熱搏結:發熱,患肢皮膚發紅,組織潰破有惡臭膿水流出,分泌物黃稠,疼痛難忍,病變發展迅速,舌紅,苔黃膩,脈滑,治宜清熱解毒,祛濕潰堅排膿。常用方劑仙方活命飲,五味消毒飲:代表藥物如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敗醬草、花粉、白芷、皂刺、玄參等,祛濕可選黃柏、蒼術、茯苓、茵陳等;②氣血虧虛,瘀阻脈絡:皮膚干燥或水腫,壞疽潰爛,創面棕灰,膿似粉漿污水,氣味惡臭,膿腐難脫,伴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暗,脈細弱。宜益氣養血,化瘀通脈,常用藥物有黃芪、當歸、川芎、紅花、地龍等;③陽氣虧虛,脈絡閉阻:傷口色淡白,肉芽色淡暗,或足趾干黑,趺陽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腰膝怕冷,四末不溫,舌淡暗,苔薄白脈沉細。治宜溫通陽氣,化瘀通脈,常用藥物:制附片、川烏、細辛、穿山甲、全蝎、水蛭等。此期中后兩證屬正虛不能脫毒,當脫毒潰膿,可加用透膿散,藥用黃芪、當歸、川芎、皂次、穿山甲等。
晚期即西醫診斷為糖尿病足的4期、5期,分3型辨證治療:①肝腎陰虛,痰瘀互阻:局部病變已傷及筋、脈、骨質,皮色暗紅,膿腐脫后肉芽淡紅,膿水清稀,創口日久不斂,伴腰膝酸疼,雙目干澀,耳鳴耳聾,手足心熱。治應補益肝腎,化瘀祛痰,方藥可選:六味地黃湯、一貫煎加化痰活血通脈之品;②脾腎陽虛,脈絡瘀阻:患肢冰涼、水腫,肉芽色暗,久不收口,夜尿頻多,畏寒肢冷,溲清便溏,舌見瘀點或瘀斑,脈沉細。治應溫補脾腎,活血通脈,藥用:右歸丸、實脾飲、當歸四逆湯加乳香、沒藥、地龍等活血化瘀藥;③氣血兩虛瘀阻證:患肢局部皮溫下降,皮膚顏色正常或蒼白,肌肉萎縮,皮膚干燥或水腫,壞疽潰爛,創面棕灰,創口日久不斂,患者常呈現神疲乏力或胸痹心痛,舌質暗淡,脈沉遲無力或弦緊。治宜補益氣血,祛瘀通絡,脫毒生肌,當重用黃芪、當歸之品。
2.外治法:糖尿病足患者的潰瘍壞疽以缺血、感染為特點,積極采用中西醫結合外科清創是壞疽創面能否愈合的關鍵,并且必須遵循“給邪出路”、“祛腐生肌”的治療原則。由于肢端血運差,中醫謂“發于四末,藥物難達”,故可局部應用中藥達到控制感染、促進創面愈合的目的。外治的方法多種多樣,中醫有著豐富的經驗。
(1)清熱解毒法:為外治的主要方法,多用于急性感染期,綜合文獻,常用的清熱解毒藥物為:金銀花、連翹、地丁、野菊花、蒲公英、黃連、黃柏、白芷、大黃、苦參等;可制成膏劑、散劑,外敷于創面周圍紅腫處,使感染局限,也稱“箍圍”。
(2)活血化瘀法:多用于糖尿病足的感染控制期及創面愈合期,代表藥物:乳香、沒藥、血竭、紫草、紅花、赤芍、水蛭、地龍、雞血藤等。
(3)溫通經脈法:適用于腎陽虧虛、寒邪阻絡的糖尿病足患者,代表藥物:桂枝、附片、細辛、花椒等。
(4)祛腐生肌法:中醫治療糖尿病足局部潰瘍,主要原則為早期多以“祛腐”為主,后期則以“收斂生肌”為主。“祛腐”藥多用清熱解毒合活血化瘀藥物,“收斂生肌”藥多選用黃芪、五倍子、苦參、白芨、爐甘石、珍珠粉、滑石、冰片、明礬等。
外治法所采用的劑型,有外洗劑、熏洗劑、濕敷劑、膏劑、散劑及酊劑等,分泌物多時可用洗劑、散劑,分泌物少則用膏劑。感染期多采用清熱解毒法,依病情的發展,膿液的減少,炎癥的減輕,漸次改用活血化瘀、生肌斂瘡的方法。
查看更多關于糖尿病足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