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廣東省胃腸肛門醫院(簡稱中山六院),是一所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承擔預防保健、醫療、康復、醫學教育和科研任務,...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 醫院資訊 > 腫瘤晚期,雙腔鏡顯神威
腫瘤晚期,雙腔鏡顯神威
時間:2012-10-30 16:53來源:求醫網
年僅45歲的譚女士,因便血3個月于老家就醫,電子腸鏡下發現有乙狀結腸癌。心急如焚地趕到廣州某大醫院行PET/CT檢查后竟然發現在譚女士的右肺已經有一個1cm大小的轉移癌,屬于遠處轉移——腫瘤晚期。
按照傳統醫學觀念,當癌癥到達遠處轉移階段的時候,就認為已經失去了手術切除的機會,病人也只能無奈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當地醫院就此對譚女士做出了姑息治療的方案。正當壯年,事業有成,心有不甘的譚女士和她的家人并沒有放棄希望。四處打聽之下,慕名找到了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廣東省胃腸肛門醫院),希望在這所以胃腸肛門疾病診治為特長的醫院,能找到康復的一絲希望。
在仔細地分析了患者各項檢查報告、評估術前營養情況以后,由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山六院院長、國內優秀結直腸肛門外科專家汪建平教授主持,組織了有關科室人員進行了積極的會診及討論。認為譚女士的原發腫瘤(乙狀結腸癌)在局部并未侵犯到腸壁外,可行乙狀結腸切除術并保留肛門及其功能。至于肺部轉移瘤,由于其位置處于周圍型,可以行肺段切除術完整切除轉移瘤。兩者均可采用微創手術進行。
經充分縝密的手術前準備后,12月11日上午,由汪建平校長主刀,進行腹腔鏡聯合胸腔鏡下乙狀結腸癌并肺轉移瘤切除術。首先,汪建平教授帶領手術醫生,以其精湛的外科手術技巧在1個小時內先使用胸腔鏡技術切除了肺部的轉移瘤。當完成肺部手術以后再轉為腹腔鏡手術,將罪魁禍首乙狀結腸腫瘤按照腸癌治療原則完整切下。整個手術過程僅耗時約3小時,患者出血量僅50毫升!
胸腔鏡及腹腔鏡技術均為近10年興起的一門醫學手術技術,但能嫻熟同時運用兩門技術的醫生在國內屈指可數。由于腔鏡手術能在達到腫瘤治療的前提下,具有切口小、創傷小、出血量少、并發癥少等明顯的優勢,所以對病人的恢復起著非常大的積極作用。因為身體上僅有幾個1厘米大小的切口,譚女士在術后恢復得相當迅速,術后僅僅七天就痊愈出院。對比起傳統胸腹聯合手術后少則兩周,多則一個月以上的康復期,中山六院這次成功的腹腔鏡聯合胸腔鏡下乙狀結腸癌并肺轉移瘤切除術可謂是創造了國內結直腸癌手術的又一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