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抑郁癥當成思想問題、鬧情緒。很多抑郁癥患者得不到周圍人的理解。他們有羞恥感,甚至諱疾忌醫。然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類已經認識到,抑郁癥不是心胸狹窄,也不是意志薄弱,更不是品質惡劣。它和感冒一樣,是一種疾病。
專家介紹說,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那么,抑郁癥是如何產生的呢?
(1)遺傳因素:大樣本人群遺傳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與患病者血緣關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級親屬患病的概率遠高于其他親屬,這與遺傳疾病的一般規律相符。
(2)生化因素:兒茶酚胺假說:主要指抑郁癥的發生可能與大腦突觸間隙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的濃度下降有關。
(3)心理-社會因素:各種重大生活事件突然發生,或長期持續存在會引起強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導致抑郁癥的產生。
(4)人格特征:部分患者病前有明顯的人格異常,如依賴型、表演型或邊緣型人格特征等。其人格的突出特點是自我估價低、缺乏自信,有較嚴重的自卑感。遇到挫折易悲觀失望等。亦可表現為膽小怕事,依賴性和被動性明顯,軟弱而敏感等,有的患者抑郁情緒與人格缺陷交織在一起,難以分開,而被稱之為性格抑郁癥。
情緒困擾是人類生存的一種自然狀態,就像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一樣,快樂和悲傷,開朗和消沉都是在人的生命中交替存在的。因此,即使我們患上了抑郁癥也不要感到自卑,更不要過分擔心,而是應該學會自我調節,并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早日擺脫抑郁癥的困擾,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