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患者如何自我調節?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疾病,敢于接受現實,面對現實,要戰勝疾病首先要學會自我調節。那么,精神分裂癥應如何自我調節呢?
精神分裂癥的自我調節方法有哪些?
1.接受現實,樹立信心。人生是不可預測性的,充滿了各種不幸和逆境。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幸。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疾病,得病與否不是患者的意志力所能控制的,因而得病不是你的錯,也不能說明你的道德或智力有問題。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大多數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癥狀或者帶癥狀生存,甚至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要敢于接受現實,面對現實,相信科學,增強自己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
2.積極配合治療。要冷靜接受已患病的現實,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要有長期治療的思想準備,定期復查,不隨便停藥減量。了解病情復發的規律和復發的先兆癥狀,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意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減少危險因素,增加保護性因素。
3.調動自己的潛能,積極交往和勞動,培養良好的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在急性期和鞏固治療期間,整個治療過程由精神科醫生為主導,進入維持期用藥以后,由于治療的長期性,患者本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應該下床,走出去,積極與人交往,培養親情和友情,多多參加生產、社會實踐,增強責任意識和主動意識,防止喪失已獲得的能力,加重陰性癥狀。
4.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情緒與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特別是負性的情緒(焦慮、恐懼、抑郁、憤怒等)往往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甚至導致疾病復發,或癥狀加重。所以,在維持用藥期間患者要注意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分焦慮、緊張、悲觀和抑郁。要學會向家人或朋友傾訴,或轉移目標,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通過積極的行為方式改變自己負性的情緒。
5.尋求家人和社會的支持。社會支持是一個人抵御心理疾病、防止心理崩潰的重要資源。要善于利用自己可利用的家庭和社會資源來幫助克服自己的困難,調整自己的心態,平穩地渡過難關。
溫馨提示: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學會自我調節很重要,掌握如何自我調節的方法,面對現實,調整自己的情緒,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