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院 | 找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驗分享

劉金祥醫生個人網站

已通過求醫網 職業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網 > 劉金祥大夫個人網站 > 手足心熱失眠

手足心熱失眠

時間: 2018-01-01 06:54   來源: 求醫網

薛某,女,59歲。初診時間:2007年7月22日。 主訴:手足發熱數年,加重3個月。現病史:患者自訴手足心發熱如焚,夜間11點至次日2點間為甚,伴煩躁異常,難以平臥,無法入睡,需起床不停地走動方可,晨起諸癥好轉。盜汗,平素易發口腔潰瘍,腹部脹滿,常發泄瀉。舌質暗,苔水滑,脈緩。 辨證:陽虛下脫。 治法:溫陽回逆。 處方: 熟附片15g  肉桂5g后下 干姜10g 桂枝30g 生龍牡各30g 蒼術20g  陳皮10g 生薏仁30g 炙甘草15g  石菖蒲10g 五味子10g 7劑,水煎服,每日1劑。二診:諸癥無明顯改善,仍手足心熱,舌脈同前。此為病重藥輕,回陽無力,宜加大溫陽力度。 處方: 熟附片30g  肉桂10g后下   干姜10g  桂枝20g 生龍牡各30g 砂仁10g碎,后下  何首烏30g 五味子15g 炙甘草30g  炒梔子15g    淡豆豉15g  決明子30g 5劑,水煎服,每日1劑。 三診:諸癥明顯改善,煩躁消失,手足心熱減輕,但仍前半夜難以入睡,舌脈同前。 處方: 熟附片30g  肉桂10g后下   干姜10g  桂枝30g 生龍牡各30g 砂仁10g碎,后下  何首烏30g 五味子15g 炙甘草30g  石菖蒲15g    茯神15g  丹參30g 合歡皮15g 7劑,水煎服,每日1劑。痊愈。 【按】手足心發熱,按照《中醫診斷學》的內容,一般是從陰虛內熱的角度辨證,再加之患者煩躁、失眠、盜汗等癥狀,很容易誤診為陰虛之證。但結合患者的舌脈癥狀,舌質暗,苔水滑,脈象緩,與陰虛證不符合。再見患者有腹部脹滿、腹瀉之癥,當屬于陽虛,為陽氣虛清陽不升所導致的飧泄。煩躁、失眠是陽氣虛不能養神的表現。《素問·生氣通天論》言:“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氣虛不能溫陽神氣,則出現心神不養的失眠、煩躁;患者足心夜間如焚,當為虛陽下脫之象。按照《內經》理論,人體的陽氣,在一天之中有生長收藏的變化,《靈樞·一日分為四時》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藏,邪氣獨居于身,故甚也。”患者之陽氣,入夜后處于收藏的狀態,因此,如果本來屬于陽氣虛者,夜晚陽虛加重,各種癥狀會表現嚴重。而隨著后半夜陽氣的逐步回升,癥狀減輕或消失。 第一診時,雖然用藥對證,但因患者陽虛太甚,病重藥輕,故難以取效。二診時加大溫陽藥的劑量,以逆湯作基本方,配伍以治療陽虛煩躁的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輔佐以肉桂、砂仁、何首烏溫補下元陽氣,以五味子安神,炒梔子、決明子除煩,故收到桴鼓之效。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