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淚囊炎由于毒力強的細菌如鏈球菌或肺炎雙球菌感染所致,多為慢性淚囊炎急性發作。也可以無淚溢史而突然發作。臨床表現主要為淚囊區紅、腫、熱和疼痛。疼痛放射至額部及牙齒,局部可以有壓痛。腫脹蔓延至鼻根部,并沿下瞼到本側頰部,耳前淋巴結腫大。甚者成為急性淚囊周圍炎,腫痛加劇,皮膚相似于丹毒,全身不適,體溫升高。數日內眥韌帶下形成瘺管,瘺管可以自行封閉或長期存留。有時封閉后又急性發作,甚至反復多次。治療早期局部熱敷,全身用磺胺和抗生素,一部分病例可以消散。如腫脹局限有波動,證明已經化膿,應切開引流。待急性炎癥完全消退后,及早作淚囊摘除術或淚囊鼻腔吻合術。但在急性期間不能作此手術,因為可以會引起感染擴散。
新生兒淚囊炎又稱先天性淚囊炎,較常見,多為慢性,是鼻淚管下端有先天性膜性阻塞所致。一般從生后6周開始,先是淚溢,逐步變為膿性分泌物,常誤診為結膜炎,壓迫淚溢區有膿性分泌物回流。治療應滴抗生素液控制感染。每日多次向下按摩淚囊區,促使自身管道化,多數病例有效。加壓沖洗效果也是不錯的。如還不能治愈,可以考慮施行探通術。因其多為膜性阻塞,探通效果良好。方法是感染控制后,用細探子從上淚點進入,動作要輕柔,穿破鼻淚管下端的膜性阻塞,進入鼻道。為了判斷探子是否進入鼻腔,可以用另一個探子進入鼻前孔觸摸。如果再失敗的話,可以滴用抗生素類滴眼液控制感染,待患兒年齡稍大,再作鼻腔的引流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