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特點是發病急驟,結膜充血水腫,有較多濾泡,可為偽膜,角膜上皮細胞下點狀侵潤。本病可散發,也可造成廣泛暴發流行。本病的治病病原體是腺病毒。目前已分離出腺病毒有數十型之多,以腺病毒V111型最常見,常造成暴發流行,其他型腺病毒者多為散發病例,通過接觸傳染。
臨床表現,通常潛伏期為5至12天,雙眼先后發病,發病急驟,癥狀與急性卡他性結膜炎相似。出現角膜損害時,癥狀加重,且有疼痛羞明和流淚癥狀。初起時結膜充血水腫,內眥部結膜充血更明顯,分泌物為水樣,通常在發病第3天瞼及穹隆結膜出現大量不透明,體較大,形狀不規則的濾泡,穹隆部濾泡可融合成崗狀。瞼結膜面附以灰白色偽膜。結膜炎發病7至10天,出現角膜損害,角膜病變開始為淺層點狀上皮性角膜炎,侵及上皮細胞及上皮下組織,聚集成圓形侵潤斑。混濁斑點大小不等,約為0.4至0.7mm,較少侵犯角膜周邊部,瞳孔區較多者可影響視力。炎癥消退,侵潤逐漸吸收,但點狀混濁持續時日可達數月甚至輕年之久,有時病變較深,引起后彈力膜皺褶,愈合殘留的小云翳,一般對視力影響不大,角膜損害是病毒在局部上皮細胞中繁殖或局部免疫反應的結果。
藥物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常用的有皰疹凈,嗎啉胍,阿糖胞苷以及無環鳥苷等抗病毒眼液,可選2至3種交替使用,至炎癥消退為止。病情嚴重者,可加服抗病毒藥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