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體性結膜炎是由衣原體感染引起,有兩類,即沙眼和包涵體性結膜炎,后者傳播途徑多與性接觸有關。沙眼是原發于結膜的慢性炎性疾病,曾在國內廣泛流行,近年來已經基本得到控制。
自覺癥狀一般較為輕微,甚至無不適感。通常癥狀是癢感、異物感、干燥感和燒灼感。當有合并癥時才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畏光、流淚、異物感和視力的減退等。
初期沙眼與一般非特異性慢性結膜炎相似。結膜下血管模糊不清,瞼板紋理不清,并有少量粘液分泌物、乳頭增生、濾泡形成和角膜血管翳等。痊愈過程中出現線狀、網狀瘢痕。乳頭增生表現為瞼結膜充血和粗糙不平,外觀呈紅色天鵝絨狀,乳頭小兒微凸起,好發于近內側,外眥及靠近瞼板上緣的瞼結膜。乳頭增生緣于慢性炎癥刺激反應,非沙眼的特異性病變。濾泡形成早期濾泡為輕度隆起或隆起不明顯的黃白色小點,大于乳頭、分布于瞼結膜,這種濾泡可以吸收消退,不留瘢痕。瘢痕的出現表明沙眼病變進入修復退行階段,表現為在充血、肥厚、乳頭增生的結膜內,有灰白色、黃白色細線,粗細不等。角膜血管翳是沙眼衣原體侵犯角膜的原發損害,是具有診斷意義的特異性表現之一。沙眼衣原體感染早期,除結膜受到侵犯外,角膜也可受到感染損害。開始在角膜上緣出現上皮下細胞浸潤,混濁呈小點狀。角膜血管翳因充血擴張程度不同,滲出浸潤多寡,病程長短,以及有無瞼內翻、倒睫、個體差異、眼干燥癥等的因素,在臨床上有不同表現和不同程度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