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簡稱海軍總醫院),是面向國內,為軍內外患者提供醫療技術服務的專業醫療機構。醫院始建于1954年,在中央領導、軍委...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海軍總醫院醫學整形激光美容中心 > 醫院資訊 > 焦慮障礙(強迫癥、恐怖癥、焦慮癥)
焦慮障礙(強迫癥、恐怖癥、焦慮癥)
時間:2012-11-07 16:36來源:求醫網
強迫癥:以重復出現患者并不愿意出現的某些觀念、意向和行為為特征?;颊叱檫@些重復出現的強迫現象所苦惱,雖努力克制,但無法擺脫。
病因 家屬調查資料表明,強迫癥患者的一級親屬中較多的人有強迫癥狀,另有人統計,約1/3的患者病前具有強迫個性特點,如拘謹、猶豫、節儉、過分注意細節、要求十全十美等。但也有一些具有強迫個性的人并不發生本病。部分患者有明顯的精神因素作為起病誘因,還有一些患者起病與懷孕、分娩、過勞等軀體因素有關。?
人群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從事腦力勞動者居多,起病年齡多在16—30歲。?
強度與傳播?
發病率 本癥少見。在國外一般人口中。其患病率為0.05%—1.0%;約占精神科患者1%—2%。據資料,約占神經精神科初診病例的0.1%。?
診斷標準 定義:指主觀體驗到源于自我某些觀念和意向的出現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復出現是不恰當的,但又難以通過自己意志的努力加以抵制,從而引起患者強烈的緊張不安和嚴重的內心沖突。伴隨的某些重復動作的行為往往是患者為了減輕其內心的緊張不安,屈從于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意向或進行對抗而呈現出來的繼發現象。
(一)癥狀學標準:至少有下列四項強迫癥狀中的一項
1.強迫觀念:有某些想法或表現的出現明知是不恰當的或不必要的,并引起緊張不安,但無法擺脫。如出門后常想起門或抽屜是否鎖好;信寄出后常想起地址是否寫錯,反復思考一些無實際意義的問題等。
2.強迫情緒:出現某種難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擔心,如擔心自己喪失自我控制能力.精神失常、出現違法或不道德的行為等。
3.強迫意向:感到內心有某種強烈的內在驅使力或立即行動的沖動感,從不表現為行為,卻使患者感到非常緊張和擔心。如感到自己立即想從高處往下跳的沖動意向。
4.強迫動作:如患者屈從于強迫觀念或對抗強迫觀念而表現出來的、重復進行的動作或儀式行為。如強迫性計數、強迫性洗手、為了避免不祥而產生的儀式行為等。
(二)嚴重程度標準:應具備以下兩項
1.上述癥狀使患者工作、學習效率明顯下降,或對日常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2.患者明知這些強迫癥狀是不恰當的、不必要的,但苦于無力擺脫,因而感到痛苦。
(三)病程標準:研究病例病程至少3個月。
(四)應排除下列疾病
1.腦器質性疾病,如腦炎、腦外傷、中毒等;
2.精神分裂癥;
3.抑郁癥。?
診斷依據 診斷主要依據上述強迫癥狀,但不伴有腦器質性疾病或精神病的表現。?
體征 臨床表現可分為強迫思維、強迫行為和混合性強迫癥三類。
(1)強迫思維:如強迫懷疑、強迫聯想、強迫回憶、強迫性窮思極慮、強迫性對立思維、強迫意向(患者常為某種與正常心理相反的意向所糾纏)等。
(2)強迫行為:如強迫檢查、強迫計數、洗滌等儀式動作。
(3)混合性強迫思維和動作。
起病可急可緩,但多系緩慢起病;癥狀可為單一的,也可為多樣的;可只有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或兩者兼而有之?;颊呙髦约旱倪@些觀念和行為毫無現實意義,不應重復,力求擺脫,但無能為力。且往往在試圖克制這類強迫癥狀時,出現明顯的焦慮不安。
本病病程可為進行性、波動性或靜止不變,也可間以較長的緩解期。一般以病前個性健全,病程呈間歇性、焦慮或抑郁癥狀明顯的病例預后較好。病前具有強迫個性,起病年齡小、癥狀嚴重者預后較差。部分病例可自發緩解。?
鑒別診斷:抑郁癥患者可有強迫癥狀,而強迫癥患者尤其是強迫性窮思極慮患者也常伴有抑郁,且都可呈現發作性病程。需對整個疾病的發展過程加以分析,才能鑒別兩者中何者為原發,何者為繼發,有情感性精神病家族史或既往史,抑郁癥狀出現早而嚴重,有強烈自殺企圖者,應首先考慮抑郁癥的診斷;精神分裂癥患者也常有強迫癥狀,特別是在疾病早期,其鑒別要點在于是否存在精神分裂癥的癥狀。精神分裂癥患者常不以強迫癥狀為苦,缺乏擺脫這類癥狀的強烈愿望;某些腦器質性損害患者也可出現重復行為,但并不具有強迫性質,患者對這類重復思想和行為常采取漠然的態度。?
療效評定標準
(一)治愈
1.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消失,自覺良好。
2.能恢復病前的工作能力和生活。
(二)好轉
1.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基本消失
2.能從事腦力和體力勞動。?
治療 治療常有一定的困難,應向患者說明這類疾病的性質,不要過多地注意癥狀或勉強克制癥狀,以免增加焦慮和緊張。工作和生活安排宜緊湊而有規律。業余時間應多參加文娛體育活動。
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雖然常同時存在,但兩者的治療方法不同,強迫思維常與抑郁有密切關系,治療可選用氯米帕明、米帕明(丙咪嗪)、氟西汀等抗抑郁藥治療,亦可用抗焦慮藥勞拉西泮等。亦可試用思維停頓法(thought stopping)等行為治療。強迫性儀式動作與抑郁聯系則不大密切,和強迫思維相比,行為治療更為有效。據報道,采用有計劃地暴露治療(expesuretherapy),可使約70%的病人癥狀好轉。?
預防?
歷史考證 Esquirol()首次描述了一個強迫懷疑的病例,并將其歸入“單狂”(monomania)一類。Morel()創用“強迫觀念”一詞。Janet()提出精神衰弱的概念,并把除癔癥以外的各種神經癥,如強迫癥、恐怖癥等都包括在內。Freud()把強迫癥與恐怖癥分開。巴甫洛夫最初把強迫癥歸人精神衰弱一類,其后他認為可把強迫癥從精神衰弱中分出,并認為強迫癥為高級神經活動局部障礙,其表現主要是強迫癥狀;而精神衰弱則為高級神經活動普遍障礙,主要表現為在個性基礎上,出現某些強迫癥狀和一般腦衰弱癥狀。最初把強迫癥合并于精神衰弱之內,并包括了恐怖癥。年精神疾病分類及ICD-10分類中均將強迫癥歸于神經癥之內。而精神衰弱一詞,已廢棄不用。
恐怖癥
恐怖癥,是以對特定的事物或境遇懷有強烈恐懼為特征的一種神經癥。
病因 病因未明。按照學習理論的解釋,認為本癥是恐懼反應的條件反射形成伴隨習得性回避(learned avoidance)的結果,由于應激性事件與焦慮素質共同作用所引起。一些患者具有膽小、害羞、依賴、內向等性格特點。部分患者有精神因素作為誘因,但另有部分患者起病時未能發現明顯精神刺激。常見的恐怖癥主要有下述三類。?
人群 多數發病于青壯年期。動物恐怖癥兒童期發病者男女患者人數相近。成年患者中動物恐怖癥和廣場恐怖癥均以女性為多。?
強度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