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簡稱海軍總醫院),是面向國內,為軍內外患者提供醫療技術服務的專業醫療機構。醫院始建于1954年,在中央領導、軍委...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海軍總醫院醫學整形激光美容中心 > 醫院資訊 > 愛自己就是接納負面
愛自己就是接納負面
時間:2012-11-07 16:37來源:求醫網
一只狗受傷后,會獨自躲在窩里舔傷口,據說口水可以療傷,如果傷勢不重,過些日子傷口可自動愈合。
可我接觸過的一些人,特別是有心理問題的人卻不習慣這樣。當被對方觸及到負面,或心靈創傷時,他們的本能反應就是回避與否認,進而對抗、結怨。也就是說,他們不會正視自己的負面,或者說不敢。但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都有一種經驗:手上扎了根刺,挺疼,卻小得看不清、找不到。于是我們會反復觸摸那個區域,既希望拔掉(根除)它,又怕碰到它。當我們自己無力拔掉它的時候,往往對它采取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它或許長在肉里,與身體共存,可這并不代表它不是異物。于是,我們“帶著它”待人接物,突然有一天,在接觸某人或某物時又觸碰到那個區域——一陣疼痛,讓我們本能地躲開、掩飾或對抗:“你弄疼我了。”
其實,那個疼的根源(刺)本來就在那里,環境只是個助緣。可正因如此,我們排斥對立面,締造出許多對手。
人類掩飾負面,與狗正視傷口有本質不同。可這話也不盡然,大多數的孩子就對自己的所謂傷口、負面不加掩飾。比如一個孩子,當它摔了一交時,看到自己的手劃破了,會本能地哭出來,以此表達自己的需要和疼痛。如果換成這孩子的父母,也許也摔了一交,當然,他們或許在工作上或人際交往上失足,但他們一般不大可能像孩子般表達和正視。作為男人,他們也許會說“沒什么”,以此顯示自己更像個男人;作為女人,她們可能會說“這都是命”,或習慣性地把負面推諉給環境,說“都是因為他,我才……”
他們不允許,也不習慣把自己的真實情緒表達出來,無法和當下的疼痛、情緒在一起。因此,他們也許會帶著這些“刺”繼續生活,一旦再被觸及,仍然發作,進而締造對立。
然而,是什么將這種本能扼殺的呢?可以想象,當一個孩子因摔倒而哭泣時,有的家長一定會說:“別哭,哭不是好孩子!”當然,家長們不會意識到這句話的后果,可孩子會認為:“如果把疼痛的感受通過情緒真實地表達出來,家長有可能就不愛我,不接受我”,家長的這種暗示對孩子來說,無異于威脅。于是,為了讓家長滿意,孩子選擇了壓抑真實的情緒,不再讓它流露出來,無論是感受、興趣、情緒或行為……這些本能的流露都要通過家長的篩選才會成為自己的東西。那么,孩子也就變得不那么真實,不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因為真實的后果往往是家長不滿。
孩子從父母那里學會對自己的態度,包括對自己的接納程度。當哭泣被允許和接納時,當說實話也不會遭到冷落和體罰時,即使犯了錯,孩子也不會撒謊,也不會掩飾自己的真實。從父母對自己的態度里,他/她學會了對情緒的接納程度——無論我對或錯,父母都無條件地接納我,愛我,于是,我也接納自己的正、負面。
但大多數家庭往往相反:哭泣時,我討厭你,快樂時,我喜歡你;聽話時,我愛你,不聽話(有自己的主見)時,我可能收回我的愛;成績好,我買禮物給你,成績差,我會罵你;表達欲望時,可能遭到體罰,于是孩子采取撒謊,便可逃過一劫……
這些事件積累起來,形成一個孩子長成過程中的安全感,都是為了怕失去愛,才得出的種種經驗。這些經驗形成一個人的價值觀和生存觀念,于是,一旦有人觸及到上述某件事的源點時,那個“抽回愛”的感受便會自動發作,讓我們疼,讓我們恐懼。為此,我們習慣性地掩飾和逃避,卻根本不會想到,那只不過是童年經驗的復蘇。
因此,我們習慣性地不接納自己,不會像一個孩子,或一只狗那樣真實地包容完整的自己,只是以安全的面具存在于所處環境。為了讓別人滿意,我們承襲著與父母共存的成長經驗,是的,那也許正是父母希望的結果,可是,我們在獲得部分安全感的同時,卻喪失了同自己接觸的機會,我們可以盡量做到對得起所有人,卻恰恰對不起自己。
對不起自己、不接納自己的狀態表現為自責、罪惡感、自卑等,那么,隱藏或排斥、討厭或否定自己的所謂負面也許是較好選擇。
有一位中年女性多年與老公沒有性生活,當然,她和許多人一樣,一方面對老公的表現挑三揀四,進而發展到否定所有異性,另一方面又總在手機里發一些黃色段子,以排遣、表達本能欲望,同時又特別喜歡幫助別人,以此轉移自己的焦慮,并盡可能不讓別人注意到自己的問題,只看到自己的樂于助人。其實,她是因為童年時期遭到過長輩的性侵犯,才得出性不良的經驗,這就是她心中的那根“刺”,老公肯定是經常讓她“疼”的人,那么也自然成為她排斥的對象。但同時,本能的正常欲望又驅使她想根除那根刺,便圍著它左右徘徊,于是發一些黃色段子。可她又怕別人覺察到這一切,便以熱情和樂于助人加以掩飾。
還有一位男士長年與領導無法和睦相處,只要上司命令或要求他,他就不自覺地加以排斥,他的做法是替同事們打抱不平,經常以“出頭鳥”的身份向領導討公道。因此,他曾多次失去提升的機會,也換了多家單位。原來,他是因為童年時期遭受過父親的長期打罵,也因為如此,父親放過了其他子女,把憤怒全部宣泄在他一人身上。長大后,這演變為他對優秀的敵意,那根“刺”反復在與領導接觸時發作,疼得他屢遭不順。
更有甚者,一位中年女性得知先生出軌后,既不分手,也不和談,二人近十年貌合神離、行同陌路。原來,她在成長過程中也經歷過父母冷戰而沒有離婚的事件,那時,父親也有外遇,但母親一再忍受,并聲稱是為了孩子才忍氣吞聲……于是,這種“寧可彼此折磨也不分手”的經驗被她承襲下來,進而導致她的乳腺與婦科出現癌變。
他們都想盡力做個好人,可他們沒有能力看到,也不敢正視自己的經歷創傷,越是疼,就越排斥和逃避,進而導致敵意與對環境的恐懼。這是人本能的防御機制,也是不接納自己的真實表達。
當然,他們的逃避和敵意都是當年遺留下來的,是一個孩子沒能如愿的“心靈斷層”——那根“刺”是與父母共存時落下的,發作于今天的環境與身體。可是,現在的他們已經不再是孩子,智慧和力量都已經強大無比,他們完全有能力解決當年的問題,不再讓這些創傷總影響著他們的生命質量。
如果他們能夠全然地接納自己,首先就應該讓成長經歷中的童年自我真實地表達情緒,知道那不是自己的錯,一切都是被迫形成的,就像一個本該是貴族的人若從小便與乞丐生活,將來若有機會得到財富或權利,他/她也有可能不會享用。于是,為了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找回尊貴的身份,他們應該穿越時光隧道,回到童年,讓創傷事件重現,在那根刺扎入時便奮力拔出,或者根本就不再讓傷害發生——是的,現在的成人自我一定做得到,他們有的是力氣和膽量對當年的不良事件說不,替那個兒童表達真實情緒,而且沒有人再敢阻擋他們,想哭就哭,想發作就發作,疼就是疼,怕就是怕……今天的自己,有權真實,替那個孩子真實,讓身體記憶復蘇,把遺留的所謂負面能量釋放出來——從此,那個孩子笑了,一個接納自己的人回來了,這就是愛自己的開始。
以上只是一個基本的心理治療過程,我常帶領著學員重返心靈成長之路,目的就是用現在力量拔除當年的“刺”,盡可能地做到接納自己。因為人類實在是最高等的動物,一旦修改了當年的因,那么如今或未來的果也就隨之改變,有些改變,幾乎是在同時發生。
接納自己的程序一旦被輸入,許多平時積累的負面能量會蠢蠢欲動,因為它們本身就相互聯系、觸類旁通,因此,許多情緒會涌上來,平時根本想不起來的一些往事也會以種種狀態浮上水面,其實,那只不過是真實的自我希求被拯救的復蘇本能。于是,一場生命能量的更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