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縣人民醫院始建于1951年,歷經五十多個春秋,在幾代望醫人的艱苦努力下,現已發展成為一所技
術力量雄厚、設備精良、功能... [ 詳細 ]
望城縣人民醫院始建于1951年,歷經五十多個春秋,在幾代望醫人的艱苦努力下,現已發展成為一所技
術力量雄厚、設備精良、功能... [ 詳細 ]
暫無內容
時間:2012-11-09 09:57來源:求醫網
在人們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后,頸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溝處可出現如玻璃球大小的結節,局部紅腫壓痛,這就是患了淋巴結炎。
細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結所致淋巴結炎。但并不是每個人遇到細菌感染就會發生淋巴結炎,只有在人體抵抗力下降時,才容易發生本病。長期的營養不良,貧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顯下降時,感染細菌后易發生淋巴結炎。引發本病的細菌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各種損傷和刺激常引起淋巴結內的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反應性增生,使淋巴結腫大,稱為淋巴結反應性增生。
一、病因病理及臨床特點
(一)淋巴結反應性增生
淋巴結是機體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淋巴結腫大常見有二種情況:
1、良性腫大,如淋巴結反應性增生或非特異性淋巴結炎:包括各種感染、結締組織病和變態反應等引起的腫大。臨床常呈良性經過,隨著病因去除,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完全恢復。
2、惡性腫大:如惡性腫瘤的淋巴結轉移,或原發于淋巴結的惡性腫瘤等。
各種損傷和刺激常引起淋巴結內的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反應性增生,使淋巴結腫大,稱為淋巴結反應性增生(reactive proliferation of the cervical lymph node),尤以頸部淋巴結常見。其原因很多,包括細菌、病毒、毒素、變性的組織成分及異物等,都可成為抗原或致敏原刺激淋巴組織引起反應。如乳腺增生、甲狀腺瘤等都可引起頸部或腋下的淋巴結反應性增生。淋巴結腫大的程度不等,有時可達10cm.鏡下,由于致病原因不同,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的成分和分布情況不同。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為良性病變,但腫大的淋巴結常與淋巴結的腫瘤混淆,但其治療和預后差別很大,應注意鑒別。濾泡增多、濾泡外淋巴組織增生是淋巴結反應性增生中最常見的,淋巴結組織學結構紊亂,濾泡外淋巴組織內核分裂像比較常見,但均是正常核分裂。惡性淋巴瘤中的核分裂像數量常與其惡性程度相平行,可出現異常核分裂像。臨床上需要鑒別的疾病除惡性淋巴瘤外,還有淋巴結核、淋巴結炎以及轉移癌等。
1.非特異性反應性淋巴濾泡增生
非特異性反應性淋巴濾泡增生(nopecific reactive follicular hyperplasia)的主要特點為淋巴結腫大,淋巴濾泡增生,生發中心明顯擴大。淋巴濾泡數量增多,不僅分布于淋巴結皮質,并可散在于皮髓質交界處和髓質內。濾泡大小、形狀不一,界限明顯。生發中心明顯擴大、增生,內有大量各種轉化的淋巴細胞,核較大,有裂或無裂,核分裂像多見,并有多數吞噬細胞,細胞質內含有吞噬的細胞碎屑。生發中心周圍有小淋巴細胞環繞。在濾泡之間的淋巴組織內可見漿細胞、組織細胞及少數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淋巴竇內的網狀細胞和內皮細胞增生。
反應性淋巴濾泡增生易與濾泡性淋巴瘤混淆,后者的淋巴結結構破壞,濾泡大小形狀相似,界限不明顯。濾泡內增生的細胞呈異型性,但類型比較一致,核分裂像較少,一般不見吞噬異物的巨噬細胞,增生的淋巴細胞為單克隆性;而反應性淋巴濾泡增生時增生的淋巴細胞為多克隆性。
2.血管濾泡性淋巴結增生
血管濾泡性淋巴結增生(angiofollicular lymph node hyperplasia)為一種原因不明的淋巴結腫大,又稱巨大淋巴結增生(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Castleman淋巴結增生癥(lymph node hyperplasia of Castleman,Castleman disease)、淋巴結錯構瘤、血管瘤性淋巴錯構瘤、良性巨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網織細胞瘤、淋巴組織腫瘤樣增生、血管濾泡性縱隔淋巴結增生、胸內巨大淋巴結、良性胸腺瘤等,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淋巴結增生,不是腫瘤也不是錯構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
血管濾泡性淋巴結增生最常發生于縱隔淋巴結,也可見于肺門淋巴結及頸部、腋窩、腸系膜、闊韌帶和腹膜后淋巴結。淋巴結明顯腫大,直徑3~7cm,可達16cm,常呈圓形,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切面呈淡黃白色,粗顆粒狀或分層狀結構,有時有灶狀硬如軟骨的區域,無出血、壞死。
3.血管免疫母細胞性淋巴結病
血管免疫母細胞性淋巴結病(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又稱免疫母細胞性淋巴結病(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多發生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現為發熱,體重減輕,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皮膚斑丘疹,瘙癢,并常有多克隆性高丙種球蛋白血癥和溶血性貧血。
免疫母細胞性淋巴結病的主要病變為全身淋巴結腫大,淋巴結直徑一般約為2~3cm,灰白色,質軟,活動,有時有壓痛。鏡下可見淋巴結的結構消失,淋巴濾泡和淋巴竇不明顯。淋巴結內有大量免疫母細胞和轉化的淋巴細胞浸潤。有時還有多數漿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和上皮樣細胞。毛細血管后小靜脈明顯增生呈分支狀。血管內皮細胞腫脹增生。淋巴結間質內可見無定形伊紅色蛋白樣物質沉積。除淋巴結外,肝、脾、骨髓和肺內也可見類似病變。
這種疾病的原因和性質尚不清楚。有些病人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發病,有些病人發病前有用某些藥物如抗菌素的病史。過去曾認為本病是T細胞調節障礙引起的B細胞過度增生。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很多病人是T細胞淋巴瘤?;蛑亟M研究證實為單克隆性T細胞增生。目前認為本病可能是免疫系統功能障礙引起的克隆性淋巴細胞增生,在此基礎上出現惡性細胞株大量增生,發展成為惡性淋巴瘤。
本病預后差別很大。約半數病人不經任何治療可生存2~4年,約25%用激素治療或并用其他化療藥物可緩解。有些病變為進行性,可發展為惡性淋巴瘤,預后不佳。到晚期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多數病人死于繼發感染。
(二)急性淋巴結炎
急性淋巴結炎常繼發于其它化膿性感染性疾病。淋巴結迅速腫大,壓痛。若患者抵抗力較強,可無全身癥狀,不需治療也可自愈。較重者局部紅腫熱痛,非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等癥狀,通過及時的抗菌消炎治療,紅腫即能消退,但有時因炎癥引起組織增生,可遺留一個小硬結。若炎癥未能及時控制,擴散到淋巴結且互相粘連,嚴重者可形成膿腫。
(三)慢性淋巴結炎
多數有明顯的感染灶,且常為局限性淋巴結腫大,有疼痛及壓痛,一般直徑不超過2~3cm,抗炎治療后會縮小。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長期存在而無變化的扁平淋巴結,多無重要意義。但無明顯原因的頸部、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標志著全身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
局部淋巴結腫大,最初在常見部位,如:頜下、頦下、頸深上、頸側區淋巴結腫大,多如綠豆至蠶豆樣大小,較扁平,硬度中等,輕度壓痛或無壓痛、邊界清、活動無粘連。病情繼續發展,淋巴結炎癥波及周圍組織時,淋巴結觸診不活動。有時腫大的淋巴結反復消退和腫大。
二、臨床治療
(一)急性淋巴結炎治療
1、采用外用藥物治療,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的傳統中醫外科膏藥治療."膏藥外敷治療,局部滲透力強,藥物分子經皮膚吸收參與血液循環,直達病處,并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促進功能恢復而達到快速治愈目地??诜鍩峤舛?、軟堅散結的中藥。
2、適當應用抗生素
3、患者平時應注意勞動保護,避免外傷,若有皮膚損傷則應及時處理,防止感染蔓延。若患有扁桃體炎、齲齒、手指感染、足癬、癤癰等也應及時抗菌消炎或做適宜的治療以控制感染。平日應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飲食宜清淡,營養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4、適量應用免疫增強劑或免疫調節劑。
(二)慢性淋巴結炎治療
主要是治療原發炎癥病灶。包括:1.不喝酒 2.不吃辛辣食物. 3.用些免疫調整藥物. 4.中藥治療。有些慢性淋巴結炎的腫大淋巴結可長期存在。
(三)淋巴結反應性增生治療
由于致病原因不同,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的成分和分布情況不同而治療方法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