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院 | 找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驗分享

周曙醫生個人網站

已通過求醫網 職業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網 > 周曙大夫個人網站 > 論陽虛發熱

論陽虛發熱

時間: 2013-11-27 06:14   來源: 求醫網

  真陽藏于腎中,來之先天,為性命之本,陰陽維系相抱而陰平陽秘。再者,這陰,為有形的物質,體內的津液,血液,等營養物質,只有在陽氣的鼓動傳送之下,維持入體的生命運動。一旦這平衡被打破,陰陽失于平衡,疾病由此而生。這是中醫對陰陽的淺釋。

  回到正題,為何氣虛會發熱,陽虛會發熱?我們在學醫的過程中,學習到了李東垣的脾胃論,對氣虛發熱,陽陷于陰,為發熱原因,百思不得其解?當我們學習到鄭欽安的潛陽封髓丹,對腎虛陽浮的發熱,也沒名其妙?從證狀上看,明為腎氣虛而寒,反見發熱?又不同于朱丹溪的陰虛發熱?朱丹浮論述的是舌紅口干而瘦,陰虛于下而陽熱升騰的陰虛陽亢。鄭欽安所述,陰陽失于維系,雖陽浮而熱,而見腎中陽氣也虛,與陰虛陽亢的機理又不相同。

  經過觀察體驗,漸有所悟,今試述之。我人的生活飲食失節,貪涼飲冷,現社會的空調,生病時的大量吊液,損傷了陽。饑餓勞役,熬夜等耗傷了氣,由于這陽與氣的減弱,這體內的陰性物質,得不到正常的運送排泄,郁積于體內,在病理上,我們稱為痰飲,濕濁,瘀血。包括現代的高血糖,高血脂。而這些物質,對我們身體不利,故稱之為陰邪。

  人體本身有很好的自我調節的機能,為了達到排除陰邪的目的,身體本能的蓄積發動身體的陽氣,,以驅陰邪。但陰邪乃有形之物,并不能一鼓作氣的被清除,陽氣需蓄積到一定的力量,才有力量驅邪外出,在這蓄積期間,產生了熱象,如發熱,口瘡,眼紅,齒痛,耳痛等上焦熱象。也向我們敲了警報,身體有病了,要及時治療了.聽以在這骨節眼上,要正確認清病機,一方面加強身體內部陽氣的動力,一方面要掃除蓄積無用的陰邪,使陽氣溫煦宣發,陰平陽秘,身體趨于常態.

  從上面的認識上理解,這氣虛發熱,不外是氣虛脾弱,濕郁為內在因素.這陽虛發熱,不外是陽氣受陰邪的阻遏,陽氣與陰邪抗爭所出現的上熱下寒的病機.而在程度上,氣虛發熱和陽虛發熱,只是稍有輕重而己.有了這樣的認識,更正確的了解了,氣虛發熱會用黨參黃芪甘溫除熱,陽虛發熱,用附子,干姜退陰火的機理.再從病理上,再進一步,認識了肝的疏調,,脾氣的健運,各盡其用,共同參與,使陰陽各盡其位,氣血流通,升清降濁,這許多疑難之病,自可迎刃而解.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