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院 | 找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驗分享

劉金祥醫生個人網站

已通過求醫網 職業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網 > 劉金祥大夫個人網站 > 頸椎病的治療口訣

頸椎病的治療口訣

時間: 2017-02-01 07:15   來源: 求醫網

  頸椎疼痛尋經絡,疏通膀胱經穴走;頸椎壓迫找支正,刮痧按摩小腸求;腎經陰谷與大鐘,頸痛心經少府救;推拿入發至尾椎,阿是之穴不可留;督脈按揉掌與肘,頸部推拿需輕柔;點按通谷有**,頭疾足底反射走;金雞獨立自療法,導引氣血向下流;按摩天突至鳩尾,頸部病魔去無憂。

  頸椎病表現的癥狀是比較多,有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里握物有時不自覺地落下;下肢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有的患者還伴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惡心等異常感覺;嚴重者會出現大小便失控、甚至四肢癱瘓。

  頸椎病的發病沒有明顯季節性,但季節和環境的變化對頸椎病有一定的影響。比如,夏天空氣潮濕,“桑拿天”經常出現,為了達到“涼快”的目的,許多人把空調溫度開得很低,如果冷氣正好對著后背或頸部吹,就會使頸椎病加重。就是沒有頸椎病的朋友,長時間直吹空調或風扇也很容易誘發頸椎病,因為在睡眠狀態下,人體處于放松狀態,各個系統機能暫時下降,在空調溫度過低或者直接吹空調或電風扇的環境下入睡,寒涼趁虛而入遇熱時汗毛孔一閉塞,寒氣不得而出就很容易中病。

  另外,長期從事財會、寫作、打字、文秘等職業的工作人員,由于長期低頭伏案工作,使頸椎長時間處于屈位或某些特定體位,就會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也容易誘發頸椎病。

  頸椎病還容易引發慢性胃炎,醫學上稱此為“頸胃綜合征”。 “頸胃綜合征”伴有頭暈、頭痛、頭部酸沉感,頸項易疲勞及僵硬感;眼脹痛發干,視物易疲勞;耳鳴,聽力減退;易出汗;上腹部脹痛,惡心,口干,口苦,便秘,胃脘有壓痛;心煩,急躁,失眠等癥狀,改善頸椎的癥狀,慢性胃炎也就隨之好轉。

  在醫院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如牽引療法、推拿按摩、紅外線局部照射、中藥離子透入及氣功療法等。在這里咱們只對于口訣中經絡和穴位的家庭療法做一些簡單的解釋。一、頸椎疼痛尋經絡,疏通膀胱經穴走:

  膀胱經的走向是從頭前部的“睛明穴”開始,沿著頭后邊一直到腳外側小趾邊緣的“至陰穴”,此經離頸椎很近,凡是頸椎病的患者首先要在后背的膀胱經刮痧或拔罐讓血液流通起來,對緩解有很好的作用。

  二、頸椎壓迫找支正,刮痧按摩小腸求:

  “支正”穴(手背腕橫紋上5寸,緊貼尺骨的凹陷處。注:四橫指為3寸)是小腸經的“絡穴”。“支者,支持、分支也;正者,正氣、正道也”。“絡穴”可溝通表里兩經,不僅能治本經病,也能治相表里經脈的病證,因為頸椎病都是由于心臟給頸椎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與小腸相表里,支正穴能溝通心經與小腸經氣血,把氣血引入正道。大家都知道,小腸經的走向也是由手背小拇指外側上行至后肩膀,順著后肩膀又上行至脖子,所以肩膀、后背、頸椎的病痛小腸經都管。

  頸椎不好的朋友平時在小腸經的流注時間:下午13:00-15:00之間對“支正穴”、“后溪穴” (握拳,在小指末關節和手掌感情線交點的凹陷處,這個穴位大家一定要重視,它也是人體八脈交會穴之一的督脈之會穴)好好做做按摩一定會有效果的。另外,也可以循經刮刮痧或拔拔罐多疏通疏通,都對緩解頸椎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三、腎經陰谷與大鐘,頸痛心經少府救:

  有人會問了:“治療頸椎和腎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把陰谷穴和大鐘穴給扯進來了?”這個問題問得好!在前面的《五行的介紹》里說過“腎主骨”,腎氣能滋養骨髓,骨髓強健了筋骨就好,頸椎也是由筋骨組成整體,筋骨的強壯自然包括頸椎骨了。而補腎的要穴之一便是“大鐘穴”(在腳內踝骨后緣凹陷處向下一厘米),“大者,巨大也;鐘者,洪亮也。”它是腎經的“絡穴”,中醫上說“久病入絡”,就是說慢性病必然會在絡穴上有所表現,頸椎病就是慢性病之一,要常按“大鐘穴”補補腎氣,它能強壯筋骨、醒腦安神;只有腎氣足說話聲音才能洪亮,做事才能持久。

  “陰谷”穴(屈膝和“委中穴”平行,在它的內側旁邊)是腎經的“合穴”(見《五俞穴的介紹》),它也是治療頸椎病的必選之穴。

  四、推拿入發至尾椎,阿是之穴不可留。督脈按揉掌與肘,頸部推拿需輕柔。點按通谷有**,頭疾足底反射走。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