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窄)
頸動脈狹窄應如何預防
頸動脈狹窄給患者身體帶來的傷害有很多,腦缺血性卒中就是導致病人致殘的常見原因,然而頸動脈狹窄性病變和腦缺血性卒中的關系也特別密切。大多時候原因包括狹窄造成的腦灌注下降,頸動脈粥樣斑塊脫落或斑塊破裂形成的微血栓脫落造成腦梗塞。尤以后一個原因更為多見。
頸動脈狹窄性病變引起的主要癥狀為一過性頭暈、眼前發黑、一側肢體短暫性無力,甚至出現長期性偏癱的嚴重后果。所以對于頸動脈狹窄性病變應該積極治療。
通常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與以下因素有關,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吸煙、高尿酸、高齡、活動少等,這是頸動脈斑塊狹窄最容易青睞的八種人。具體來說,從我們的臨床觀察看,4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以及絕經后的婦女、長期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肥胖的人最易患頸動脈狹窄。由于動脈內膜的深層脂肪變性和膽固醇沉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及各種繼發病變,使動脈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其中頸動脈是常受累的部位。所以以上高危人群在進行健康體檢時,請不要忘了頸動脈的彩超檢查。
我們了解了頸動脈斑塊形成的高危因素。那么,高血壓患者有效控制血壓,糖尿病患者嚴格控制血糖,徹底戒煙,少吃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飲食,年老者以素食為主,保持良好心情,充足睡眠,科學鍛煉等都是積極的有效的預防措施。如不做到早期的干預治療,一旦出現中風發作,引起偏癱、失語、昏迷等神經功能障礙時,治療效果已經是非常差的。
頸動脈狹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 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年齡(>60歲)、性別(男性)、長期吸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預防,同樣適用于動脈粥樣硬化所致頸動脈狹窄的預防。
最后,格外值得留意的是,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全身動脈系統受累的疾病,所以患有冠心病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病人,應立刻就醫檢查是否同時患有頸動脈狹窄。
- 友情鏈接:
- 頸動脈狹窄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