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診治指南
時間:2012-07-31 12:36來源:求醫網
一、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并不單純指大便干燥,而是排便不順利的狀態或排便時伴有特殊的癥狀。表現為:(1)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難。(2)排便困難伴有特殊癥狀群,如:長時間用力排便、直腸脹感、排便不盡感,甚至需用手法幫助排便。(3)在不使用瀉劑的情況下,7天內自發性排空糞便不超過2次或長期無便意。
二、便秘的病因
1.一般病因(1)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如:食物纖維含量太少;(2)不良排便習慣,如:不按時排便、長期遏制便意;(3)濫用瀉劑;(4)環境或排便體位改變;(5)妊娠;(6)老年、營養障礙。
2.結腸、直腸、盆底器質性病變及功能性障礙 (1)結腸機械性梗阻:良、惡性腫瘤;慢性扭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炎癥;吻合口狹窄;慢性套疊;子宮內膜異位癥等;(2)直腸、肛管出口處梗阻:肛裂,肛管、直腸狹窄,內括約肌失弛緩,直腸前膨出,直腸內脫垂,盆底痙攣綜合征,恥骨直腸肌肥厚,骶直分離,盆底疝等;(3)結、直腸神經病變及肌肉異常:假性腸梗阻,先天性巨結腸,特發性巨結腸,巨直腸,慢通過型即傳輸性結腸運動緩慢,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等。
3.結、直腸外神經異常(1)中樞性:各種腦部疾患、腫物壓迫、脊髓病變、多發性硬化等;(2)神經支配異常。
4.精神或心理障礙(1)精神病;(2)抑郁癥;(3)神經性厭食。
5.醫源性(1)藥物,如可待因、嗎啡、抗抑郁劑、抗膽堿能制劑、鐵劑、鈣離子通道拮抗劑等;(2)制動。
6.內分泌異常及代謝性疾病 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低血鉀癥、糖尿病、垂體功能低下、嗜鉻細胞瘤、鉛中毒等。
7.結締組織性疾病如硬皮病。
三、便秘的特殊檢查方法
在詳細詢問病史及進行各種常規檢查如肛門直腸指診、鋇灌腸及結腸鏡檢等,除外器質性病變后選用。
1.結腸傳輸功能試驗:受試者自檢查前3天起禁服瀉劑及其他影響腸功能的藥物。檢查當日服含有20粒不透X線的標志物膠囊1粒,于48、72h攝腹部平片,計算標志物的排出率及其分布,正常為在72h內應排出80%。
2.排糞造影:造影前應清腸。造影前2~3h口服鋇劑充盈小腸。用稠鋇劑加適量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或鋇糊劑300ml灌腸,以充盈至降結腸為準,并涂抹肛管標記肛門。拍攝側坐于特制排糞桶上的靜息、提肛、初排(力排充盈)、力排粘膜和正位力排粘膜相。攝片應包括骶尾骨、恥骨聯合和肛門。 測量:正常者,肛直角采用后肛直角,力排較靜息時增大,應>90度,提肛時最小。肛上距、乙恥距、小恥距以恥尾線為基線測量,恥尾線以上為負值,以下為正值。肛上距力排>靜息,但肛上距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