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全面認識痔瘡
時間:2012-07-31 12:40來源:求醫網
俗話說“十男九痔”可見痔瘡在人群中發病率之高。雖然,痔瘡與癌癥等重大疾病相比,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只能算是“小事一樁”。不過,只要問一問那些第三或者第四期的痔瘡患者“痔瘡發作以后有什么感受?”———“坐立不安”、“生不如死”等形容詞一定是他們選擇的答案。其實痔瘡并非那么可怕,為了讓廣大患者對痔瘡的發病、診斷、治療和預防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記者專門采訪了市內幾家大醫院的專家。
九成市民不識痔瘡
便血不等于痔瘡
人們一般認為,便血都是痔瘡所致,這是不正確的。確實,大多數病人的便血是由內痔所致的,特別是在一、二期,內痔多以便血為主要癥狀。便血一般發生于排便時,便時及便后滴血或有噴射狀出血,血與糞便不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可為數毫升至數十毫升。但必須指出,臨床上有些病人出現便血,便以為自己患了痔瘡。其實,可引起便血的疾病遠非痔瘡一病,許多疾病均可出現便血,這包括肛裂、直腸或結腸息肉、直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憩室、腸套疊、美克耳氏憩室、小腸腫瘤、直腸癌或結腸癌、菌痢或阿米巴痢疾、結直腸血管瘤等等。
肛裂不等于痔瘡
肛裂不同于痔瘡,它是以肛管皮膚裂口、肛管潰瘍、難以愈合為主要表現的。肛裂與痔瘡確實有不少共同點,例如肛裂多數都伴有痔瘡,特別是Ⅲ期肛裂,都伴有外痔,同時伴有內痔;而痔瘡可有內痔、外痔以及混合痔。其二者表現在Ⅲ期肛裂時,肛門外觀表現多相同。
而肛裂與痔瘡的主要區別則在于:1、肛裂以疼痛為主,痔瘡以出血為主,只有外痔發炎腫脹時,痔瘡才會劇痛;2、肛裂均可肛管皮膚裂開,而痔瘡則無,在肛門指診時,即可確定,肛裂者多不可行肛門指診,或者窺器檢查;3、肛裂多伴有肛乳頭肥大、肛乳頭瘤,而痔瘡則不伴有肛乳頭肥大或乳頭瘤;4、肛裂者,肛門外觀可見狹窄,而痔瘡患者則多見內痔脫出、外翻。
痔瘡不是小病
確實,大多數一期和二期的痔瘡不需要做任何治療,但是,痔瘡的病情有輕重之分,卻無大小之別,尤其是一些直腸癌患者誤將自己的癥狀當作了痔瘡,從而失去了治療的機會,十分可惜。
九成直腸癌初期誤診為痔瘡
有專家發現,由于直腸癌與痔瘡的臨床表現有很多相似之處,如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等,結果90%以上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被誤診為痔瘡。據介紹,痔瘡患者排的便血通常是鮮紅色的,很少與大便相混,多數會黏附在大便的表面。而直腸癌病人伴隨大便排出的血多數呈暗紅色,而且便血是與大便混在一起的,常混有粘液或者膿液。此外,直腸癌病人的排便習慣會發生改變,由于癌腫的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內出現無明顯原因的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與腹瀉交替,常有排便不盡的感覺。
因此,患者一旦發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就診時要注意不要輕易相信醫生沒有進行檢查所得出的結論,如痔瘡或菌痢等。如醫生沒有要求做檢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區別痔瘡與直腸癌在臨床上只需做一些簡單的檢查就能達到目的,做一次肛門指檢只需2~3元,做一次纖維乙狀結腸鏡檢查不超出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