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腫瘤
時間:2012-07-31 12:43來源:求醫網
腸腫瘤分為:
1、大腸息肉
(1)與癌變無關的非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2)與癌變關系密切的息肉:①乳頭狀腺瘤;②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瘤,是一種顯性遺傳病,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瘤變率很高,有重要意義;③腺瘤性息肉。
其中腺瘤性息肉癌變率最低。
2、大腸癌
患者臨床常表現為貧血、消瘦、大便次數增多,變形,并有粘液血便。有時出現腹部腫塊和腸梗阻癥狀。好發部位以直腸為主,乙狀結腸為次,其他部位較少。
(1)大腸癌的肉眼類型及組織學類型
肉眼觀分為四型:①隆起型;②潰瘍型;③浸潤型;④膠樣型,此型多見于青年人,預后較差。
鏡下可見有:①乳頭狀腺癌:癌細胞為柱狀上皮排列成細乳頭狀,乳頭內間質很少;②管狀腺癌:癌細胞排列成腺管狀;③粘液腺癌:常有兩種類型。一種表現為大片粘液湖形成,其中漂浮小堆癌細胞;另一種表現為囊腺狀結構,囊內充滿粘液;④印戒細胞癌:腫瘤由彌漫成片的印戒細胞構成,不形成腺管狀結構;⑤未分化癌,癌細胞常較小,形態較一致,細胞彌漫成片或不成團,不形成腺樣結構;⑥腺鱗癌;⑦鱗狀細胞癌,多發生在直腸肛門附近的被覆鱗狀上皮,為數較少。
擴散蔓延方式:
1)局部擴散。大腸癌侵入肌層前,極少有淋巴結及靜脈的受累。當癌已浸潤到漿膜后,可直接蔓延到鄰近器官。
2)淋巴道轉移。早期腫瘤可沿腸壁神經周圍的淋巴間隙擴散,由淋巴管轉移淋巴結。結腸癌在結腸上、旁、中間和終末四組淋巴結均可有轉移。直腸癌首先轉移到直腸旁淋巴結,以后再擴散,侵入盆腔和肛周組織。
3)血道轉移。晚期大腸癌可經血行轉移到肝、肺、骨等處。
癌胚抗原(CEA):大腸癌患者血中可檢出CEA,但并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其他消化系統癌和正常人都可檢出。但CEA的上升可提示癌瘤的復發或轉移。
(2)Dukes分期
根據大腸癌病變的范圍和是否發生淋巴結轉移而分為四期:
A期:未穿透肌層,也未累及淋巴結。
B期:已穿透肌層,擴延到腸周組織,但仍未累及淋巴結。
C期:已穿透肌層,已發生淋巴轉移。
D期:有遠隔臟器轉移。
分期與愈后關系密切,A期手術可以治愈,B期術后5年存活率70%,C期為30%,D期極化。
3、消化道類癌
從胃以下的消化道中,除結腸以外均可發生類癌,類癌起源于消化道中的嗜銀細胞,屬于APUD系統腫瘤。類癌發生于闌尾多見,而闌尾的類癌惡性程度最低,一般不發生轉移。其他部位類癌惡性程度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