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癥是躁狂抑郁癥的一種發作形式。是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多發生在20歲左右的青春期,遺傳因素、體質因素、中樞神經介質的功能及代謝異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癥的誘發因素,躁狂癥的發病通常急驟起病,病程短,而且預后良好,基本都能恢復到原先的正常狀態。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病因復雜,尚末完全闡明。多起病于青壯年,表現為感知、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多方面障礙,精神活動與周圍環境和內心體驗不協調,脫離現實。一般無意識障礙和明顯的智能障礙,可有注意、工作記憶、抽象思維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認知功能損害。病程多遷延,反復發作,部分患者發生精神活動衰退和不同程度社會功能缺損。
躁狂癥和精神分裂癥青春型發作在癥狀上有相似之處,所以,在診斷上一定要注意區分:
①精神分裂癥青春型發作與躁狂發作相鑒別,前者也在青年期起病,表現興奮、話多、活動多。但主要特征是言語凌亂,行為怪異、雜亂、愚蠢、幼稚等怪異表現,思維、情感和行為不協調,為不協調的精神運動性興奮。躁狂發作是在情感高漲基礎上出現的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情緒愉快、高漲,有感染力。
②躁狂發作時可伴隨精神病性癥狀,應注意鑒別。躁狂發作是以情感障礙表現為主導癥狀并貫穿于整個病程,情感高漲伴隨思維和行為改變,發作間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癥表現是以幻覺、妄想、思維邏輯障礙等怪異為主要表現,與內心體驗和周圍環境不協調,發作間歇期多殘留不同程度社會功能缺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