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癥是神經癥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的懼怕外界食物或情境為主要特征表現,而且患者明知這種反應是過分不合理的,但是卻無法控制其不出現。
專家指出,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我們都可能有過怕見生人或在某些場合手足無措、面紅耳赤的經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緊張和怕羞的表現就會逐漸減輕甚至消失。如果成年后對人際交往情境產生超乎尋常的恐懼和緊張,如怕見異性或熟人、怕和別人對視,甚至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如心悸、氣短、肌肉緊張或顫抖,那么就可以判斷他患了社交恐怖癥。
哪些人易患社交恐懼癥呢?專家認為,對自己評價過低,缺乏自信,自卑感強烈。特別是在青春期前后經歷過與情欲有關的創傷事件的人易患社交恐懼癥。
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去幫助他們,一是積極溝通,把這些過往的傷疤揭開,用自己的同情和理解,幫助他重新看待這件往事,從內心深處消除羞恥感,平復創傷。另一種調節則比較委婉,那就是不提這個問題,而把關注點放到他積極的優勢方面,以及夫妻親密無間情感的培養上,通過完全的接納、肯定和無拘無束的情感交融,提升他的自尊和價值感,從而不著痕跡地消除他的創傷和對視障礙。
當然,如果這兩種方法都無法幫助患者擺脫病癥的困擾,我們就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斷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