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強迫癥患者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造成神經遞質失衡,從而出現各種強迫癥狀。對事,對人過分追求完好、做事猶豫不決、謹小慎微、比較固執等,具備這些不良個性特征就容易患強迫癥。迫癥癥患者的心理是比交緊亂的,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一種想法,手里做著這件事,可心里卻想著另一件事。往往不能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易形成“小貓釣魚”的結果。下面就請專家為我們介紹一下吧?.
強迫癥患者調整心態很重要。首先要解除對自己強迫癥狀的緊張和害怕,焦慮心理。對自己的癥狀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對抗的態度,一定要順其自然,這是打破惡性循環的關鍵。因為強迫癥狀之所以出現,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許這種癥狀出現,非要和它對抗,這反而是在提醒、強化自己產生強迫癥狀。此時你越是強烈地強迫自己“不強迫”,實際上就越是強迫自己去“強迫”.
其次是樹立起自信心,培養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積極、樂觀、無畏、果敢的思維方式,而絕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圖立刻消除癥狀,每天保持一顆樂觀,開朗,的心態。順其自然法,即任何事情都聽其自然,做完就不再想它、也不再評價它了。
如果有東西忘了帶就別帶它好了,擔心門沒鎖好就沒鎖好了,東西好象沒收拾干凈就臟著亂著好了。這種療法的重點在于減輕和放松強迫癥患者的精神壓力。在平時更要去做有價值、有意義、富于建設性的活動。這包括樹立目標,有所追求,增長學識,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積極地生活,培養廣泛的興趣,觀察、發掘、體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難,正確對待挫折,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強迫癥患者,其癥狀僅僅只是一種表象的東西,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他們的不良個性和思維方式。強迫癥患者的首要任務,是其個性的重新塑造,改變自己的不良人格結構,樹立起自信,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積極、樂觀、無畏、果敢的思維方式。要做到,“不理、不怕、不對抗”這“三不”.而在三不中“不怕”是最重要的,只有做到“不怕”,才能做到“不理”和“不對抗”.有些強迫癥患者雖然暗暗對自己念叨著對癥狀不理、不怕、不對抗,但越是這么一念叨,強迫心態就越強。所以在內心深處,要做到真正的不怕。
編輯總結:通過以上對“如何調整強迫癥患者的心態”的介紹,希望可以給廣大朋友們帶來幫助。對于各種精神疾病的治療,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應該擺正態度,積極接受治療,爭取盡快恢復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