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病因?情緒高漲時病人言語增多,說大話,活動增加,自我感覺良好,睡眠減少且無疲乏感,行為輕率,且不顧后果,易和他人發生糾紛等,情緒低落時病人表現為言語減少,自卑自責,活動減少,對事物不感興趣,早醒,精力減退,乏力等。這就是傳說中的情感性精神障礙呢,那它的病癥發作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請專家來為我們介紹一下吧。
心境障礙的診斷主要應根據病史、臨床癥狀、病程及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典型病例診斷一般不困難。密切的臨床觀察,把握疾病橫斷面的主要癥狀及縱向病程的特點,進行科學的分析是臨床診斷的可靠基礎。下面就請精神衛生中心的中醫專家來介紹一下吧。
一遺傳因素:流行病學凋查結果表明遺傳因素是本癥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先癥者家族中同病率為一般人口的30倍,一級親屬的預期發病北海為 7.2-16%,血緣關系越近,發病率越高,單卵雙生子同病率(69-95)顯著高于雙卵雙生子的同病率(12-38%).患者的子女即使在出生后不久即寄養于正常人家中,日后患病率仍很高。
二病前性格特征:環性性格特征是發病的基礎。分三類素質:①憂郁素質表現為沉靜、嚴肅、遇事認真、多悉善感,遇挫折易陷入肖極。②輕躁狂素質表現為開朗樂觀、熱情好動、進取心強、精神充沛,常帶有情感高漲色彩。③環性素質為上述兩種素質特征的交替出現,每種可歷時數月之久。
三神經內分泌失調:抑郁癥患者血漿皮質激素和17羥皮質類固醇的含量增高,服用地塞米松后,不出現遏制現象。同時,促甲狀腺素對于促甲狀腺素釋放因子的反應遲緩或消失。推測這些內分泌反應異常可能與間腦、下丘腦生物胺的功能障礙有關。